比赛开始前两天,刘晴和李通风尘仆仆地从京都抵达尤金。
与此同时,付林与刘羽翔也一同前往,俄勒冈大学海沃德田径场,为即将到来的比赛进行试场训练。然而,天公不作美,试场刚开始不久,淅淅沥沥的小雨,便不期而至,众人只好收拾好装备,悻悻然返回酒店。
回到酒店后,刘晴因倒时差,而显得精神不振,一整天都迷迷糊糊,面容憔悴。付林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当晚,他特意吩咐赵师傅,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自然是付林自掏腰包。借着给大家加餐的名义,他特意为刘晴补补身子。
翌日,雨过天晴。付林和刘羽翔早早地叫上刘晴和其他人,再次前往海沃德田径场。到达场地后,大家迅速投入到试场训练中。刘晴的状态明显好转,付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而刘晴则在一旁,紧紧盯着奔跑的付林,眼神中充满了欢喜与爱意。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是一群大学生,他们看到付林和刘羽翔后,兴奋地要求签名合影。
付林和刘羽翔的训练也接近尾声,两人笑嘻嘻地走到人群中,满足了大家的热情。
一位华侨女留学生走到付林面前,红着脸递上签名本,眼神中满是羞涩与倾慕。付林微笑着接过笔,认真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少女又鼓起勇气邀请付林合影,付林欣然答应。
合影结束后,少女突然大声说道:“你是我的英雄,我爱你付林。”说完便在一群大学生的哄笑声中离去。付林愣了一下,随即礼貌地挥手告别。
自从出名后,付林在世界各地,都会遇到倾慕的女粉丝。起初,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时间久了,也就渐渐坦然了。
晚餐后,付林躺在床上,享受着双人按摩,一旁泡脚的刘羽翔羡慕不已。
其实,自从雅典奥运会夺冠后,刘羽翔的技术团队也已成立,在沪市有专业的技术专家团队,还配备了助理、理疗师和营养师,跟随他四处奔波。
“付林,跟你说个事,你和鹏哥关系怎么样?”刘羽翔语气平和地问道。
“姚鹏?我和他只是认识,谈不上熟悉,怎么了?”付林转了一下头,不假思索地回道。
“今天,鹏哥联系我了,他想邀请我们比赛完后去休士顿,他想宴请我们一下,你觉得呢?”
“可以啊,你跟鹏哥说吧,来一趟米国,不去拜访一下不太好。”
“好,最近他也在休养,马上要准备手术,正好我们去看看他。”
听翔哥这么一说,付林大致能想到,前世在米国打拼的姚鹏哥,也是饱受伤病的困扰,印象中应该是脚踝。
秘制膏液倒是可以给他用,只是怎么用呢?如果这秘制膏液,能够研究出来就好了。
刘羽翔泡完脚后,便起身离开了。而付林也在老胡和刘晴的按摩中,安然入睡。
凌晨时分,付林再次进入超级训练场。他先是来到健身区,将深蹲重量加到200公斤,开始进行快速深蹲挺胯。
超级训练场静谧而空旷,唯有金属器械在虚拟阳光下泛着冷光。
付林的身影在深蹲架前一次次沉下又挺起,200公斤的重量压在他肩上,肌肉如绷紧的弓弦,每一次发力,都伴随着低沉的呼吸与筋骨的共鸣。
汗水顺着额角滑落,在虚拟地面上溅成细小的星点。他闭眼感受着身体的极限,仿佛能听见,肌纤维撕裂又重组的细微声响。
完成十组深蹲后,他走向力量区的另一侧,水阻训练池。60米的距离,来回10组,快速高抬腿送髋奔跑。高昂的嘶吼声,在空旷的训练场内炸响。
水阻训练结束后,付林看到一台从未见过的银白色器械,静静矗立在电子设备区——形似卧推架,却多了几组可调节的阻力臂与生物反馈屏。
付林伸手触碰,屏幕瞬间亮起:“神经激活训练模块·踝关节稳定性专项——适配使用者:付林。”他心头一震。这台设备,从未见过,应该是系统新配备的。
他躺下,将双脚置于阻力踏板上,系统自动扫描足弓形态与肌群分布。
训练开始,踏板缓缓施加不规则的侧向压力,模拟起跳、变向、落地时的突发扭力。付林咬牙维持平衡,小腿肌肉剧烈震颤,脑海中却浮现出姚鹏的身影——那个在NBA赛场上,一次次倒下又爬起的男人,脚踝缠满绷带,却从未放弃过征程。
“如果这台设备能复制出来……”付林喘息着,忽然意识到,超级训练场的科技,或许可以把他们变为现实。
他记得前世姚鹏手术后,整整休养了两个多月。而如今,他系统内有秘制膏液,眼前有神经激活系统,若能结合两者,是否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康复方案?
训练结束,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到数据终端前,调出姚鹏的公开比赛影像,开始逐帧分析其脚踝受力模式。
这台数据终端,可以与现实世界进行无缝衔接,查找各种体育类的人和资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