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日的拂晓,天色刚吐出一抹灰白,金营便传来低沉的牛角号声。
号音如同山中惊雷,一阵连着一阵,震得太原城的夯土墙微微颤动。
紧随其后,是如海潮般翻涌的战鼓与呐喊。
城头守卒的背脊一瞬绷紧。
韩世忠站在东门女墙,盯着城下涌动的金军阵列,眼中闪着寒光。
这一回,金人要硬攻了!
“传令各部,严守城垣,箭石火油齐下!今日要让金贼血溅城下!”
韩世忠高声下令。
鼓楼上,梁红玉披挂整齐,英姿飒爽,猩红的战袍如燃烧的火焰,银甲反射着冷光。
她一手握着槌,一手抹去额前的汗水,立于巨鼓之前。
那鼓皮由整张水牛皮制成,厚实如盾,每一次击打,都能传出震铁裂金般的声势。
“咚!咚!咚!”
梁红玉亲自擂鼓,如怒浪拍岸,激得守城军髓血为之沸腾。
所有女墙下的宋军,仿佛被这雷霆般的鼓声点燃了斗志,手中弓、矛、滚木、檑石齐齐举起。
“杀金贼!杀金贼!”
城墙上传出此起彼伏的呼喝声。
一时间,宋军声势大涨!
金营中。
抛石机抛出的巨石带着哭啸砸向太原城头,盾牌手、长梯手、地道兵紧随重甲步军推进,排山倒海般涌向护城河。
宋军的回应也如同机关绞动:火油罐倾下,点燃成片的火墙;
巨木轰然砸落,卷走数十敌兵;
女墙后,劲弩一波连着一波,将攀梯之敌射得乱翻落地。
第一攻被击退时,金军的尸体像破布一样挂在悬梯与河岸间。
但金军战鼓与号角的声浪并未停歇。
金军接连攻城,很快又展开了第二轮、第三轮……一直到第十轮冲锋,金军如潮退涨,不惜反复送上人命,誓要将宋军压垮。
一连数日,烈日升至正中,太原城垣千疮百孔,但依然立在原处。
金军的每一次攻势,都被宋军强势击退。
无他,韩世忠所部,乃大宋南京禁军,装备战力仅次于御营军。
不少士卒是韩世忠的本部人马,原西军精锐,常年与西夏和金人作战,经验丰富。
这次完全是金军啃到了硬骨头。
完颜宗翰还在发怒,苦苦围城一个月,原以为宋军精疲力尽了,没想到居然还是如此顽强!
他感觉这一个月,白折腾了!
而且错过了救援燕京的大好时机!
金军高层彻底急眼了,下令继续猛攻!
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太原,城破三日不封刀,屠遍城中军民!
太原城上,展开了惨烈的攻防战,到处都是血迹。
宋军连日饥饿,早已体力不支,若非韩世忠统兵有方,日夜鼓舞士气,只怕敌人没攻上来,人就走不动了。
当然金军也不好过。
金兵主体女真族出自东北,长期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如今却在高温高湿的亚热带地区。
夏季的闷热少风,令他们十分不适应,体温调节困难,极易中暑、体力衰竭,战斗力大大减少。
不少金兵在攻城时,忽然中暑摔落马下。
所以金军南侵,一般选择在冬季,而后在春季回师。
如今拖到夏季,完全是因宿州会战失利,战略失败,被宋军牵制所致。
双方都很难受,拼命死战。
就在双方都被逼近极限,金军准备集中全部兵力进行最后一击时,东南天空传来沉闷的马蹄声,像是大地的心跳。
尘烟翻卷间,数面绣着青底金龙的旗帜破尘而至。
“那是青龙旗!是援军!我们的援军!”城头宋军一片振奋。
张俊和刘光世率领的万余宋军,昼夜兼程,自真定直扑太原。
为了不让金军察觉,他们在数十里外绕道行进,如今终于在金军全攻之际,捣向其后阵。
金军营后,刘光世策马冲在第一线,他的脸在战尘中异常坚硬。
自滑州一役弃城后,一直背着“逃跑将军”的骂名。
官家饶恕了他,给了戴罪立功的机会,从那以后,每一场战斗,刘光世都身先士卒,从不躲在阵后。
今天,再次对上完颜宗翰的人马,他要用血来将这个骂名彻底洗净!
“大宋儿郎!随我杀!”
刘光世手提青龙偃月刀在阳光下闪着寒芒,马蹄卷土间,刀光沿着疾驰的轨迹劈入敌阵,连人带甲一刀两断。
他如猛虎入羊群,短短一个冲锋,就从敌阵撕开一道裂口。
城头之上,梁红玉早已看见援军冲阵的身影,鼓声骤然急促起来,像暴风骤雨,催得城头将士怒吼着涌下墙梯。
韩世忠远远看到援军切入金军后阵,立时大喜,振臂高呼:“开门出击!与援军合围金贼!”
城门轰然开启,宋军人马如洪水般倾泻而出,直击金军已疲惫不堪的攻城部。
一时间,城内外两股宋军如铁钳般合拢,金军阵形动摇。
就在刘光世砍瓜切菜之际,金军的后阵中,横出一骑,乃金国年轻一代中最骁勇的主将金兀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