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临近,不仅是学业的压力,关于未来的抉择也如同无形的丝线,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对于杨锦天身边的人来说,他们的选择同样折射出这个社会的不同侧面。
崔惠廷的选择带着一种属于她那个阶层的、朴素的浪漫与野心。她没有选择继续攻读普通的大学,而是决定报考空乘学校。当她在一次约会中,依偎在杨锦天身边说出这个决定时,眼中闪烁着对遥远国度的憧憬。“欧巴,我想去看看这个世界。”她轻声说着,描绘着巴黎的铁塔,新乡的女神像,东岛的樱花,“我想看看那些只在电视和杂志上出现过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杨锦天揽着她的肩膀,闻言挑了挑眉,带着点戏谑问:“看完了呢?环游世界之后,有什么打算?”他以为她会说找个地方定居,或者继续追求更奢华的生活。
然而,崔惠廷却猛地抬起头,双手紧紧抓住他的手臂,眼神异常认真,甚至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当然是回到你身边,陪着你,到最后。”她的回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对她而言,看世界是挣脱原生家庭贫困阴影、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但最终的目标,或者说她所能抓住的最稳固的依靠,依然是杨锦天。这个选择既体现了她不甘于现状、想要飞翔的**,也透露出她精明务实的一面——紧紧拴住眼前这个能改变她命运的男人。
与崔惠廷需要借助职业来看世界不同,李莎拉的道路则显得“轻松”许多。这种轻松,源于她自身价值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里,她不仅沉浸在与杨锦天的同居生活中,更在绘画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举办了个人画展,获得了颇具分量的艺术奖项。更重要的是,她踏入了异人的世界,战斗力稳定提升至两万四千点。
这个数字,在杨锦天、杨锦成那样真正的强者眼中或许不算什么,但在百新国这个修行洼地,却足以引起震动。百新国本土的最强者,战斗力也未能突破三万大关,普遍在两万**千徘徊。李莎拉这两万四千点的战斗力,放在年轻一代中,已是骇人听闻的存在,代表着巨大的潜力和强大的个体实力。
于是,一切变得水到渠成。本地的顶尖女子大学,一所通常只接纳家世显赫或天赋异禀(在学术或艺术领域)女性的精英学府,主动向李莎拉抛出了橄榄枝。录取过程顺利得不可思议,艺术奖项和异人身份成了她最耀眼的通行证。甚至连她家庭的地位都因此悄然提升,她的牧师父亲所在的教堂,莫名多了许多“慕名而来”的信徒和捐赠。这个社会现实而残酷,却也简单直接,当个体展现出足够的价值(无论是艺术上的还是武力上的),阶层的大门便会自动为其敞开。李莎拉对此似乎并无太多感觉,她只是平静地接受了录取,对她而言,能在心爱之人所在的城市继续学业,或许比大学本身的名头更重要。
而处于风暴眼中心的杨锦天,他所面临的“选择”则更为复杂,这种复杂并非来自于无人问津,恰恰相反,是来自于各方过于热情的“邀请”和近乎保送的承诺。他的实力,早已不是秘密。去年那场震惊整个百新国的“白犬事件”,让他从异人圈子里的新星,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守护者形象。
人们至今仍在谈论,那个战斗力高达四万五千的嗜血魔头白犬,是如何被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杨锦天单枪匹马赶出了李莎拉居住的高档小区,在最终的击杀行动中,他虽然未担任主攻,但其发挥的关键作用,也被知情者广为传颂。对于一个本土高端战力匮乏的国度而言,拥有这样一位年轻且潜力无限的强者,并且还是一个练器符篆以及丹药方面的宗师,无异于拥有了一枚定海神针。各位财阀觉得晚上睡觉更安稳了,而高层看到的,则是战略层面的价值,毕竟最强的杨程月也老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战斗力的平缓迭代。
因此,当高考季来临,向杨锦天伸出橄榄枝的,远不止是鲁素姬任教的大学。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渠道传递来的讯息纷至沓来。其中最具分量的,莫过于来自鲁素姬的父亲,也就是百新国前任最高领导者鲁白的暗示。
在一次非公开的家庭聚会上,鲁白态度和蔼,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对杨锦天说:“锦天啊,学业很重要,但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以你的能力和对国家的贡献,想去哪所大学深造,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即便……呵呵,交个白卷,也不会影响结果。而且,最高额度的国家级奖学金,会一直为你保留。”这番话已经不仅仅是特权的许诺,更是一种近乎直白的笼络,将入学资格与未来绑定在一起。
然而,面对这足以让无数人疯狂的承诺,杨锦天却在短暂的沉吟后,恭敬却坚定地拒绝了。他站得笔直,目光平静地看着鲁白,语气不卑不亢:“多谢鲁爷爷的厚爱。但我还是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在考场上证明自己。我相信我的分数,足以让我进入任何我想去的学府。这样,对我也好,对……大家都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