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正值陆家老爷子寿辰前夕,各方势力云集,杨家作为江湖名门,自然也早早抵达,暂居于一处宽敞的庄园内。庄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与西北的苍茫截然不同,但弥漫其中的家族氛围却是一脉相承的厚重与温暖。
迎鹤楼的风波已然传回,但庄园内的气氛却并非凝重。大厅内,烛火通明,杨家的主要人物几乎齐聚一堂。辈分最高的几位老爷子端坐上位。
此刻,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刚刚回来的杨程风、杨程月兄弟,以及他们的父亲杨前锋身上。
杨前锋脸色铁青,尤其是在看到大儿子杨程风脸上那还未完全消退的巴掌印时,更是怒火中烧。他二话不说,从桌上拿起一把戒尺,一把拉过杨程风的手。杨程风看到戒尺,小嘴一瘪,眼圈立刻就红了,但还是倔强地忍着没哭出声。杨前锋高高举起戒尺,最终却只是小心翼翼地、带着几分心疼地轻轻打了一下儿子的手心,力道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一种仪式性的告诫。
“还敢不敢擅自脱队、回去跟人动手了?”杨前锋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但更多的是一种后怕。
这时,杨程风的母亲,也就是永恩君的女儿杨李氏,立刻不满地白了丈夫一眼,快步上前将大儿子杨程风拉进怀里,又牵过一旁怯生生看着的二儿子杨程月,坐到一旁,轻声安抚道:“好了好了,风儿知道错了,他也是护着他光哥哥心切。” 她心疼儿子,但也明白丈夫的担忧。
杨前方坐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缓缓开口道:“前锋哥,此事,程光处理得并无错处。” 他一开口,厅内众人都安静下来倾听。尽管他年纪轻,但身为“前”字辈,话语自有分量。“程光先是忍让赔罪,姿态已放到最低。是对方欺人太甚,不仅辱及师门,更以多欺少,对年幼的程风动手。这已非口舌之争,而是欺我杨家无人!程光若再忍,丢的不是他个人的脸面,是我整个杨家的风骨!此事,理在我杨家。”
他这番话,道出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心声。几位须发皆白的叔公纷纷点头,其中一位更是拍案道:“前方说得对!程光这孩子,做得对!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对我杨家幼子动手,就是触碰逆鳞!打得好!这才是我杨家的好儿郎!”
这番表态,彻底定下了基调。没有人批评杨程光下手太重,反而都赞赏他的血性和对家人的维护。这充分体现了杨家人极度护短,且是非分明的家族性格。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杨家绝非莽夫家族。他们深知,家族的强大,不仅仅依靠武力,更源于世代积累的智慧和知识。杨家各房之间同气连枝,绝非虚言。这种互助不仅体现在危难时刻的驰援,更体现在对后代教育的倾力支持上。无论是中原本部,还是散居各地的分支,如西方杨家,都秉持着这一原则。正是因为西方杨家在当地经营深厚、不遗余力的帮助和打点,杨程光才能在普遍歧视东方人的西方教育体系中,顺利进入顶尖学府,接触到最前沿的物理科学。
杨家教导后代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终身学习”。学习绝非为了应付科举或门派考核,而是为了丰富自身,更好地面对人生。他们鼓励子弟博览群书,钻研各类学问,因为只有真正融入脑海、化为己用的知识,才是谁也夺不走的财富。正是这种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家风,使得杨家人往往能将看似与武学无关的学问融会贯通。杨程光能将“倒转八方”从一门精妙的“技”,提升到蕴含天地至理的“道”的层次,正是因为他将西方留学时深入学习的物理学知识——关于力、场、矢量、空间的理解——完美地融入其中。这绝非一时灵感迸发,而是深厚学识与武道智慧长期积淀、碰撞后的必然结果。
这种不断积累知识、淬炼自身、并将新知反哺于武学乃至门派传承的能力,才是杨家子弟备受各大门派青睐的根本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人品端方、心诚意正之外,他们带来的往往是超越时代的视野和推动门派技艺革新的可能。一个杨程光,或许能改变“倒转八方”一脉的命运;而无数个秉持同样理念的杨家人,则共同铸就了杨家历经风雨而不倒、始终屹立于异人界顶峰的辉煌传奇。此刻,江南的夜色中,杨家庄园内的灯火,映照出的正是一个古老家族生生不息的智慧与力量。
夜色深沉,江南水乡的湿气氤氲在空气中。杨家暂居的庄园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王耀祖与杨前进两人凝重的脸庞。
杨前进看着对面神色晦暗的王耀祖,主动打破了沉默:“王老爷子,迎鹤楼的事,您不必过于自责。更无需为程光那孩子感到内疚。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要说什么腌臜话,随他们去便是,听了又不会少块肉。程光这孩子心性坚韧,经此一事,未必是坏事。” 他试图宽慰这位为徒弟操碎了心的老人。
王耀祖缓缓摇了摇头,脸上是看透世事的沧桑与一丝决绝:“杨老爷,你不必宽慰我。这事,迟早会来。程光越是出色,我这师父的旧账就越会被人翻出来说道。我不怕人说,但我不能让它成了拖累孩子前程的绊脚石。” 说着,他推过一个沉甸甸的粗布包裹,解开一角,里面是各色金银珠宝,在烛光下闪烁着诱人却沉重的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