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牧关于恢复电力,机械化养猪的宏大构想刚刚抛出,负责养猪的李浩然,立刻从最实际的角度提出了疑问:
“恢复电力?方牧,你这是打算把养猪场的规模扩大到什么程度啊?难道还想上全套的机械化养殖设备吗?”
方牧笑了笑:“刚开始肯定是增长不了太多的,毕竟,我们还不清楚庄园那边承诺的粮食援助,具体能落实多少。”
他想起王勇诺的承诺,补充道:“对了,王勇诺为了感谢我们,亲口承诺,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向我们提供两百斤面粉、一百斤羊肉,外加其他一些农产品。”
“每个月两百斤面粉、一百斤肉?!”
大伯母忍不住惊呼出声,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这…这都快赶上咱们大半个月的口粮了!”
“所以,”方牧顺势引导大家的思路,
“我的想法是,咱们养猪场这边,可以先基于现有条件,适度扩大生产。等下个月,看庄园的物资能否准时足量送达。
如果一切顺利,证明这条渠道稳定可靠,那我们就可以大胆地重新规划粮食种植结构,大幅增加用于猪饲料的作物种植比例,为真正的规模化养殖打下基础!”
周延铮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方牧没有提及王勇诺那近乎“托付”的附属之言。
他理解方牧的谨慎,这种关乎根本的大事,仅凭对方一句尚未验证的承诺,确实不宜过早宣之于众,以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一切,还要看王氏庄园后续的实际行动。
这时,心思缜密的李穗岁提出了另一个现实问题:
“方牧,恢复电力的想法很好。但是,咱们现在的人手,经营好养猪场和驿站,已经算是刚刚能够正常运转了。
实在抽不出多余的人手,去长期管理和维护一个水电站啊。”
“穗岁,你考虑得很周到。”方牧赞许地点点头,他早已想过这个问题,
“所以,我目前的计划并非立刻投入大量人力去占领和运营。而是先组织一次探索行动,彻底摸清水电站的实际情况。
万一那里设备损毁严重,根本没有恢复供电的可能,我们岂不是白忙一场?探索清楚,我们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我同意。”王小磊推了推眼镜,表示支持,“那我们应该先深入研究‘蚂蚁’提供的资料。”
方牧看向王小磊,语气带着倚重:“磊哥,我们这些人里,对机械、电力了解最深的非你莫属。
所以,这第一步,就得麻烦你先把这些资料吃透,给我们一个初步的技术评估。你觉得有可行性,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实地勘探。”
“没问题!”王小磊身为生存技术代表,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郑重地接过那沓厚厚的资料,
“包在我身上!我回去就开始研究,尽快给你们答复!”
方牧最后总结道:“我和周哥在中心驿站粗略看过资料,这座水电站距离我们不远,车程大概三十分钟。
周围丧尸数量不多,算是相对有利的条件。虽然站内具体情况不明,但有这份详细的平面图,能省去我们很多摸索的功夫。”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所以,只要磊哥评估后认为有恢复的可能,我强烈建议我们去实地看一看!
电力,是现代文明的血液。
早一天掌握稳定的电源,我们就能早一天解锁更多的可能性——大面积的冷藏、简单的机械加工等等!我们必须抢占这个先机!”
实际上,在方牧心中,恢复电力仅仅是宏伟蓝图的第一步。
他脑海中还有一个更为深远、甚至有些大胆的计划,但那目标过于庞大,他选择将其深埋心底,拆解成一个个可行的阶段性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在,就从读懂这份水电站资料开始吧。
会议很快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各自散去,回归岗位,内心却都因这个新的方向而激荡不已。
……
会后,李穗岁找到方牧,眉宇间带着一丝迷茫和新的思考。
“方牧,我之前一直觉得,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攒够路费,前往那个传说中的官方避难所。
但听了你刚才的话,还有这段时间的经历,我忽然觉得这条路,可能走不通,或者……没那么好了。”
方牧看着难得露出困惑表情的李穗岁,温柔地问道:“哦?怎么突然这么想?”
李穗岁组织着语言,缓缓道出自己的担忧:
“我们谁都没真正去过那个官方避难所,所有信息都来自‘蚂蚁’的转述。
万一,我们花费巨大代价到了那里,发现生活水平反而不如现在自在呢?
万一,那里制度严苛,失去自由,只是换了个地方挣扎求存呢?
那岂不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李穗岁也学着方牧,说起来“万一”。
她抬起头,看到方牧脸上并无意外的神色,恍然大悟:“你……你是不是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