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过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王家庄园斑驳的石板路上。
王勇承站在廊下,望着远处连绵的田埂和忙碌的身影,片刻沉吟,转身对弟弟王勇诺说道:
“时间差不多了,去请几位叔伯到祠堂来一趟吧,就说有要事相商。“
王勇诺点头,快步离去。
他身形挺拔,步伐沉稳,虽年纪尚轻,但眉宇间已带着不容小觑的决断力。
他是王勇承最信任的人,不仅仅因为是血亲,更因这些年来无论风雨,他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哥哥这一边。
穿过中庭时,他瞥见几个被他们收留的幸存者正在维修农具,见到他都恭敬地行礼。
王勇诺微微颔首回应,脚步却未停歇。
他知道,这次商量的事情对王氏庄园的未来发展可能有很大的影响。
......
王氏祠堂坐落于农场中央偏东的位置,是一座历经风雨却依旧庄重肃穆的老建筑。
青砖灰瓦,木雕精美,檐角微微上扬,仿佛在诉说着家族百年来的沧桑与荣耀。
祠堂前的空地上铺着青石板,缝隙间冒出几株顽强的青草,然而抵挡不住深秋的威力,变得枯黄萎靡。
门前两尊石狮子历经风雨冲刷,表面已经光滑,但依然威武地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
祠堂内,香烟缭绕,祖宗牌位静静矗立。
正中央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刻着“厚德传家“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两侧墙壁上挂着王家历代先祖的画像,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王家刚迁居此地时的第一代家主。
每幅画像下方都有一块小牌匾,简要记载着该位先祖对家族发展的贡献。
没过多久,接到通知的家族主要成员陆续抵达。
王勇承的大伯王德厚最先踱步进来,他身材微胖,面容严肃,一双眼睛总是微微眯起。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大褂,手里把玩着两个已经包浆的核桃,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他跟王勇承的父亲王德彰是亲兄弟,但性格和做事方式却大相径庭。
王德厚在祠堂门口稍作停顿,环视了一圈在场的人,这才慢悠悠地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三叔王德谦紧随其后,他个子不高,脸上总挂着似是而非的笑,让人摸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他一边走一边和遇到的每个人打招呼,语气热络却又不失分寸。
经过王勇承身边时,他特意停下脚步,拍了拍王勇承的肩膀,笑着说:“勇承最近气色不错,看来把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啊。”
四叔王德行则显得沉默许多,他穿着朴素,眉宇间总带着几分疲惫,但眼神始终清澈坚定。
他是王勇承父亲生前最信任的弟弟,也是唯一在王德彰病榻前发誓会守护两个侄子的人。
他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先对着祖宗牌位行了礼,这才坐下。
小叔王德润是最后到的,他年纪最轻,性格也最温和,平时不多言语,但对农场的各项事务都了然于心。
他进来时略带歉意地笑了笑,轻声解释:“刚才在棚舍处理点事情,来晚了。”
王家在这片土地上已生息超过两百年。
祖上因逃荒迁居于此,凭着勤勉和智慧,从最初垦荒的几亩薄田,逐渐发展成如今规模庞大的家族农场。
据族谱记载,第一代家主王守业带着妻儿和老父,用一辆破旧的牛车载着全部家当来到此地。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他们搭起茅草屋,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慢慢有了今天的规模。
他们不仅开垦良田,还依山筑梯田,引水修渠,植树造林,一步步将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物产丰盈的家园。
每年春天,当梯田里层层叠叠的油菜花盛开时,金黄色的花海仿佛与天相接,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夏天,麦田翻金浪,穗头饱满,芒针轻扬。微风拂过,麦秆轻摇沙沙响,日光下连绵原野宛如铺开的地毯。
秋天,果园里硕果累累,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香甜;
冬天,麦苗在雪被下静静生长,等待着来年的丰收。
尤其是在王勇承的父亲王德彰接手家业的那些年,农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王德彰是个眼光长远、敢想敢干的人。
他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农田面积,还引入了经济作物和林下养殖,使得农场的产出更加多元,家族收益也逐年递增。
他常常说:“土地是最诚实的,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
在他的经营下,农场拥有梯田和平地共两百余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当然还有少量的水稻;
其余的农田则是种着蔬菜瓜果、油菜和花生这类的油料作物、以及红薯和饲草这类的饲料作物。
周围的山林和坡地也被有效利用起来,三百多亩的林地里既有提供柴火的薪炭林,
也有苹果、猕猴桃、核桃、板栗等经济果园,还有二十多亩的茶园隐于山间,清香四溢。
每到采茶季节,茶园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
王德彰还特意从外地请来制茶师傅,教授族人制茶技艺,使得王家自产的茶叶在当地小有名气。
林下的空间则用于散养牛、羊和鸡群,同时套种药材和菌类,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
农场还设有专门的养殖区,供牲畜夜间归宿。
这些产出不仅满足了全族的日常肉蛋奶需求,还有余裕用于出售和交换。
而在农场的正中央,是一片连片的居住区和仓库,石基灰瓦,布局井然,俨然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然而,家族的蓬勃发展背后,是王德彰常年无休的付出。
他事事亲力亲为,从天蒙蒙亮就开始巡视农场,直到深夜还在处理各项事务。
长年累月的操劳让他的身体渐渐透支。
王勇承记得,父亲总是说:“等这批作物收获就好了”、“等这个项目上正轨就好了”,可是永远都有新的计划、新的目标。
就在王勇承二十四岁大学毕业那一年,王德彰一病不起,才五十四岁便撒手人寰。
喜欢末日来临:我在养猪场打造避难所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末日来临:我在养猪场打造避难所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