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咸阳宫前,十二座巨影刺破晨雾,犹如上古神只降临人间。空气中弥漫着铜腥味与尚未散尽的焦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让人心生敬畏。嬴政立于高台之上,玄色华盖为他遮挡了初升的阳光,冕旒垂落的玉珠遮蔽了他的眼神,使人难以窥探这位帝王内心的波澜。然而,他紧攥腰间鹿卢剑的指节,却透露出他此刻的悸动与不安。
在他脚下,六国刀剑熔铸而成的庞然巨物——十二金人,巍然屹立。这些金人,每一尊都高达三丈,肩宽堪比战车,它们以狄人戎装的姿态跪坐,青铜浇铸的虬髯在初阳的照耀下泛着冷硬的幽光,宛如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战争的残酷。它们的存在,不仅是大秦一统天下的象征,更是嬴政雄图霸业的不朽丰碑。
“陛下洪福!天降祥瑞!”少府章邯伏跪在地,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嘶哑。他仰望着眼前这十二座金人,眼中满是对大秦帝国的自豪与对帝王权力的敬畏,“熔六国兵锋三十四万斤,方得此金人十二,每尊重达千石。此乃四海归一、天下一统之象,预示着大秦万世不朽之基业!”
然而,面对章邯的颂扬,嬴政并未给予任何回应。他的目光深邃而冷冽,如同淬火铁钎,一寸寸刮过金人粗粝的脊背。那目光仿佛要穿透青铜的表层,探寻隐藏在其背后的秘密与真相。
在金人的胸膛上,李斯亲撰、蒙恬手书的篆文清晰可见:“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这些字迹深入铜骨,每一笔都镌刻着对六国亡魂的镇魇,同时也是大秦帝国统一六国的宣言和见证。
“验足。”帝王的声音冷冽如冰,瞬间打破了周围的沉寂。随着命令的下达,工匠们迅速行动起来,扛着云梯蜂拥而上,开始对金人的足底进行最后的检验。最后一尊金人背靠渭水,其足底尚有余温,那是它刚从熔炉中诞生的证明,也是大秦帝国永恒不灭的象征。
老匠首手持铜匕,小心翼翼地轻刮金人足踵凹处未凝的铜渣。突然,“当啷”一声脆响,铜匕脱手坠地。老匠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他踉跄后退几步,手指着金人的左足足心,声音颤抖地说道:“血……血纹!”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金人左足足心处,一团暗红如活物般在青灰的铜液中缓缓蠕动,渐渐凝成四枚狰狞的虫鸟篆——“楚虽三户”。这四个字仿佛蕴含着某种诅咒的力量,让在场的所有人心头一紧,不寒而栗。
死寂迅速笼罩了整个咸阳宫前广场,只有渭河的风掠过金人空洞的眼窝,发出呜咽般的嘶鸣。嬴政的冕旒猛地一颤,他向前迈出半步,玄色的衣袖轻轻扫过栏杆,玉珠相击的声音碎在晨雾之中。章邯趴在地上的指尖深深抠进石缝里,喉间溢出不成调的告饶声:“陛下明鉴!此乃铸金时炉温不均所致之异象,必是楚地妖邪作祟,妄图扰乱我大秦之根基……”
然而,嬴政并未被章邯的辩解所动摇。他的目光更加冷冽而深邃,仿佛要看穿一切虚妄与伪装。就在这时,李斯厉喝一声:“刮!”他甩袖踏上云梯,袍角扫过老匠首颤抖的肩膀,展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心。
铜匕在李斯掌心转了半圈,阳光掠过他紧抿的唇线,在眼角刻下深锐的阴影。他毫不犹豫地挥动铜匕,第一刀下去,铜液四溅,溅在他素白的中衣上,烫出焦黑的斑点。第二刀狠狠刮过“楚”字的右半部分,只见暗红的纹路竟如伤口般渗出浆液,在铜匕的刃面上凝成细小的血珠。这一幕令所有人心惊胆战,仿佛亲眼目睹了六国亡魂的怨怒与不甘在眼前浮现。
嬴政的眼神更加凝重,他深知这“楚虽三户”四字背后的含义。它不仅是楚人的誓言与决心,更是对大秦帝国未来命运的某种暗示。在这一刻,嬴政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与挑战感。他知道,要想让大秦帝国万世永固,就必须消除一切潜在的威胁与不安定因素。而这十二金人背后的秘密与诅咒,正是他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首要问题。
“丞相!”蒙恬在台下按住剑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李斯,试图从对方的反应中寻找答案。李斯的手腕骤然僵住,在剥落的铜屑中,有什么东西闪过一抹幽光,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李斯指尖微微捻动,碎屑间竟意外发现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阴刻纹样:九头凤鸟衔玉匣,匣身密布鱼鳞状榫卯。这精致而神秘的图案,如同一把钥匙,瞬间唤醒了李斯尘封的记忆——这是楚王室封存绝密诏令的“九凤玄匣”密钥!
他的瞳孔骤缩,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耳畔轰然响起三年前寿春破城时的惨烈场景:楚幽王紧抱着那玄匣,在熊熊烈火中狂笑,火舌无情地舔舐着他溃烂的眼角,匣上九凤纹路在烈焰中扭曲挣扎,犹如活物,最终随着宫殿的轰然坍塌,化为齑粉,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