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 权限带来的七十二小时数据窗口,如同一扇在紧闭堡垒上短暂开启的窥视孔。傅斯砚和苏晚都清楚,这既是机遇,也是陷阱。研究会慷慨地展示其海量数据和前沿分析,既是为了换取他们可能提供的更多“独特样本信息”,也是在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施压——看,我们掌握着如此多的真相,你们除了与我们深度合作,还能有何出路?
压力转化为动力。在接下来的几十个小时里,两人几乎不眠不休,轮番使用那台全息工作台,如同饥渴的海绵,疯狂汲取着数据库中的信息。傅斯砚负责梳理技术报告和数据模型,试图从星舟的能量波动、引力场变化和内部进程推测中,反向推导其可能的技术层级和行为逻辑。苏晚则专注于浏览那些与远古遗迹、神话传说相关的关联性研究,凭借女性特有的直觉和曾经作为“钥匙”持有者对能量的敏感,寻找着可能被主流分析忽略的、非逻辑的线索。
套间内异常安静,只有全息界面光标的移动声和两人偶尔压低声音的交流。食物合成机按时提供着营养餐,但他们常常忘记去吃,直到饥饿感变得难以忍受。身体的疲惫被精神的高度亢奋所压制,仿佛回到了在实验室里攻克难题的那些不眠之夜,只是这次,赌注是整个文明的命运和他们自身的存亡。
傅斯砚发现,研究会关于星舟“文明评估算法”的推演虽然大胆,但缺乏关键的实证支持。所有的分析都建立在外部观测和理论模型之上,没有任何关于星舟内部结构、信息处理方式甚至其来源地的直接证据。这艘(或者说这些)星舟,就像完美的黑箱,只输出行为,不透露原理。
“它们的科技树,可能完全偏离了我们的认知框架。”傅斯砚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对苏晚说,“我们试图用物理、数学去理解它们,但也许它们运作的核心,是某种基于意识、能量或者更高维度规则的技术。”
苏晚从一堆关于苏美尔神话与星图对应关系的研究资料中抬起头,眼神有些恍惚:“我刚刚看到一份资料,提到在一些最古老的祭祀文献里,有关于‘天舟’定期归来,‘审视大地,裁定兴衰’的记载……以前觉得是古人虚构,现在想想……”
“审视,裁定……”傅斯砚重复着这两个词,与“评估算法”的概念不谋而合。难道这种“播种者”的周期性访问和评估,在远古时代就曾发生过?那些神话,是上一次“评估”留下的、被扭曲的记忆碎片?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类文明在久远的过去,就已经被“观察”和“评估”过。上一次的结果是什么?是获得了某种“启迪”,还是被判定为……需要“清理”?
他甩了甩头,将这个过于惊悚的念头暂时压下,将注意力转回工作台。他调出了全球七艘星舟的精确坐标,将它们投射到全球三维地图上。七个光点,如同北斗七星般,分布在不同的海域,彼此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几何关系。“晚晚,你来看这个。”傅斯砚指着全息地图,“这七个点的位置……有没有让你联想到什么?”
苏晚凑过来,仔细端详着那七个光点。她皱着眉头,努力回忆着之前浏览过的各种星图资料。突然,她眼睛一亮:“等等!这个排列……有点像……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和周围几颗亮星的投影?但又不完全一样,是某种……变体?”
傅斯砚立刻调出标准的猎户座星图进行比对。果然,七个星舟的位置,与猎户座主要亮星的相对位置有近70%的相似度,但进行了某种拉伸和旋转,仿佛是根据地球的经纬度坐标进行了一次“映射”或“锚定”!这不是巧合!
他快速在工作台上进行坐标转换和几何计算。几分钟后,一个惊人的发现呈现在他们面前:当以地球核心为原点,将这七个星舟的坐标点与猎户座对应星体进行反向投影叠加时,它们精确地勾勒出了一条……指向猎户座中心方向的虚拟轴线!而根据研究会数据库里的天体物理资料,那个方向,恰好存在着一个年龄、规模都与太阳系相近,并且拥有多个位于宜居带内行星的恒星系统!“它们在……指向家乡?”苏晚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或者是指引方向……”傅斯砚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这条轴线……也许不仅仅是空间坐标,还可能蕴含着某种……导航信息或者激活指令?”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星舟的部署并非随机,而是蕴含着明确的空间信息和意图!这可能是理解它们行为,甚至尝试与之沟通的关键!
然而,当他们试图将这个发现通过工作台录入笔记,或者进行更深入的模拟推演时,系统却弹出了警告——“操作涉及潜在高阶空间拓扑模型,超出当前L2 权限范围。如需进一步分析,请申请L3及以上权限,或提交详细研究提案由智库审核。”权限壁垒再次出现,将最关键的一步死死卡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