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丹霞峰连绵的殿宇染上一层暖金色,林帆随着下工的人流,走出了那间充斥着药香与地火气息的淬炼房。一整日高度集中精神,模拟着炼气期弟子应有的控火水准,精细地淬炼着一捆捆清心草,对他强大的神识而言算不上负担,但这种刻意压制和表言,却带来一种别样的心累。
那位刘管事对他今日的表现颇为满意,称赞他“手法老道,淬炼出的药液杂质极少,灵力保存完好”,甚至额外多给了他五块下品灵石的赏赐。林帆自然是做出诚惶诚恐、感激不尽的模样。
回到青霞峰丙字区那间简陋的石屋,他没有立刻开始晚课修行。今日进入内门丹霞峰的所见所闻,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却让他感受到了太一仙宗底蕴的深厚。那随处可见的玄奥阵法,空气中远比外门精纯浓郁的灵气,以及偶尔感知到的、那些深藏在各座大殿深处的强大气息,都提醒着他此地藏龙卧虎。
“或许……该去那里看看了。”林帆心中暗忖。
他换下沾染了药草汁液的外门弟子服饰,重新穿上一身干净的青衫。夜幕缓缓降临,青霞峰被笼罩在一片宁静的黑暗之中,只有零星几处洞府还亮着修炼的微光。
林帆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丙字区,身形融入夜色,朝着青霞峰山顶的方向掠去。那里,矗立着外门区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藏经阁。
与外门弟子居住区的简陋不同,青霞峰的藏经阁是一座气势恢宏的七层塔楼,飞檐斗拱,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泽。阁楼周围笼罩着一层柔和却坚韧的光幕,隐隐有符文流转,散发出不容侵犯的威严。即便是在夜晚,阁内亦有长明灯的光芒透出,门口有两名筑基初期的弟子值守,神色肃穆。
林帆在距离藏经阁百丈外的一株古松阴影下停住脚步。他并未急于靠近,而是悄然运转一丝先天之眼的力量,那双能洞彻虚妄的眼眸在黑暗中泛起微不可察的金芒,投向那座守护森严的阁楼。
在他的“视野”中,藏经阁周围的防护光幕不再是浑然一体,而是呈现出无数细密、交织的灵气线路,构成一个极其繁复庞大的复合阵法。这阵法不仅具备强大的防御力,更兼具警示、困敌、甚至反击的功效。而那两名值守弟子周身灵力流转的轨迹,以及他们与阵法之间那微妙的联系,也清晰可见。
“果然戒备森严。”林帆心中了然。硬闯是绝无可能的,即便以他元婴期的修为,想要无声无息突破这外门藏经阁的守护大阵,也几乎不可能,而且必然会惊动坐镇此地的更高阶修士。
他的目标,也并非阁内那些高深的功法秘籍——那些对他和瞳潼而言意义不大。他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可能记载了流云州乃至更广阔地域的山川地理、奇物志异、上古传闻的杂书玉简。
观察片刻,他记住了阵法灵力流转的几个相对薄弱的节点(并非破绽,只是能量波动稍缓之处),以及那两名值守弟子换防巡逻的大致规律。
林帆元婴中期的修为,在此界已堪称化神之下无敌手。他强大的神识,配合伏羲神族对天地气机的天然亲和与隐匿天赋,使得他的夜行如同鬼魅,即便从巡逻的筑基弟子身旁掠过,对方也只会觉得是一阵微凉的夜风。
这一个月里,他昼伏夜出,凭借超凡的隐匿能力和速度,将太一仙宗外门、内门乃至部分核心区域的布局、阵法节点、巡逻规律、强者气息分布,都摸得一清二楚。整个宗门在他心中,已然形成了一张精细无比的地图。他确认,宗门明面上的最强者,确是元婴后期,共有三人:宗主玄诚真人,传功殿首座明心真人,戒律殿首座天刑真人。这三人气息磅礴,坐镇主峰及重要殿堂,是他需要重点规避的对象。
他的最终目标,是位于内门区域核心的 藏经阁 。
那里收藏着太一仙宗无数年来的典籍、功法、秘闻录,是最有可能找到关于虚空结晶之地,或是适合鲲鹏结婴的极致深邃与无垠高远并存之地的线索所在。
这一夜,月隐星稀,正是行动的好时机。
林帆如同一缕青烟,悄无声息地穿过外门与内门之间的结界薄弱点,在内门连绵的殿宇阁楼阴影中快速穿梭。内门的防护阵法远比外门严密,但对于早已洞悉其运行规律,且拥有先天之眼辅助观察能量流动的林帆而言,构不成太大阻碍。
藏经阁是一座九层高的古朴塔楼,飞檐斗拱,通体由一种名为禁神石的材质砌成,能有效隔绝神识探查。塔身流光溢彩,无数细密的符文如同呼吸般明灭,形成一道强大的复合型防护阵法。
林帆潜伏在距离藏经阁百丈外的一棵古树阴影中,先天之眼无声开启,淡金色的微光在眼底流转。在他的视野中,藏经阁的防御不再是无形壁垒,而是变成了由无数色彩斑斓的能量线条构成的复杂网络。他迅速分析着这些能量线的强弱、流向以及关键的节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