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宗门内愈演愈烈、如同瘟疫般蔓延的非议与指责,林帆选择了最沉默,也最有力的回应——闭关。
他谢绝了一切访客,无论是出于关心前来探询的陈锋、柳芸,还是义愤填膺想要为他辩驳的瞳潼,都被他温和而坚定地告知近期需静心潜修,减少外出,勿要被外界风波所扰。
他并非心如铁石,对外界的污蔑与恶意毫无感触。那些指指点点的目光,那些匿名的谩骂,如同细密的针,刺在他平静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然而,他更深知,在此等精心策划的舆论浪潮面前,任何苍白的辩解都只会越描越黑,徒增笑柄,甚至可能牵连为他说话之人。唯有绝对的实力,才是粉碎一切阴谋诡计、让所有非议烟消云散的最终依仗。
同时,洛清雪因他之故而道心受损、闭关不出的消息(尽管被流言扭曲了真相),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无论原因为何,那位清冷如雪的女子确实因他而受到了伤害,这份愧疚与一份难以言说的责任,让他无法释怀。
他将所有翻涌的情绪——愤怒、无奈、愧疚、责任——尽数压下,转化为对力量极致渴求的动力。青云峰顶,他的修炼静室内,林帆闭目盘坐,神识彻底内敛,沉入对自身力量的深度梳理与整合推演之中。
他的思绪如同最精密的蛛网,蔓延向过往的每一次战斗,每一种力量的应用:
他回想起 阴阳鼎 垂落混沌气流时,那种仿佛能承载万物、调和阴阳、包容一切的厚重与守护之意。那不仅仅是防御,更是一种对力量本质的平衡与驾驭。
他剖析自身 三十三块周天剑骨 布下 大易周天剑阵 时,那周天星辰运转不息、轨迹玄奥分明、自成一方空间秩序的磅礴力量与极致精密的控制。那是以秩序束缚力量,以规则引导毁灭。
他反思自己以往的战斗,无论是伏羲真身赋予的强悍肉身之力,太白锐金剑气的极致锋锐,还是那如同鬼魅的灵动步法,其本质都涉及力量的“动”与“静”、“攻”与“守”、“聚”与“散”的运用与瞬间转换。
无数念头、感悟、力量特性在他脑海中碰撞、交织、融合。
“守护,非一味硬抗,刚不可久……”
“秩序,非一成不变,需应时而动……”
“力量,需流转平衡,方能生生不息……”
一个模糊却无比坚定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孕育的曙光,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炙热。他追求的,不应再是某种极致的攻击或某种绝对的防御,那终究落了下乘。他渴望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力量形态——一种能够包容、转化、引导、乃至绝对掌控自身及外界一切力量形式的 “域” !一个以他意志为核心的绝对领域!
心念既定,他来到峰顶开阔的平台,沐浴在清冷的月辉之下,开始将推演付诸实践。
他双手虚抱,如揽太极,意念沉凝如古井,引动体内源自伏羲血脉与阴阳鼎微弱感应的阴阳二气,同时模拟着周天星辰的轨迹,在身前缓缓盘旋、运转。
初始时,效果甚微。只有些许微弱紊乱的气流在他周身环绕,时而因模拟的星辰剑气过于锋锐凌厉而骤然溃散;时而又因模仿阴阳鼎的守护之意过于沉凝厚重而导致气流停滞,如同陷入泥潭。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灵力与精神力的消耗巨大。
但林帆的心志早已在无数次磨难中锤炼得坚如磐石。他毫不气馁,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忘却了外界的纷扰,只是不断地调整着灵力的输出比例,精炼着精神意念的引导,更深层次地感悟着那玄之又玄的“平衡”与“流转”之道。
第二十九章:领域雏形,微光初现
连续十数日不眠不休的推演与尝试,林帆已然完全沉浸在那寻求力量真谛的玄妙状态之中,外界的一切喧嚣似乎都已离他远去。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太极双鱼盘旋追逐,阴阳互化,相生相克,循环不息的景象。这古老的意象,与他推演的包容、转化、平衡之理完美契合。
渐渐地,他周身那原本杂乱微弱、时聚时散的气流,开始以一种玄奥的韵律变得有序起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力场感开始凝聚。
终于,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当月华最为清澈之时——
一道淡淡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透明力场,以林帆盘坐的身躯为中心,如同水波般缓缓扩散开来,稳定地维持在了周身三尺的范围之内!
这三尺范围,看似微不足道,却已然自成一方微小的天地!
在这力场之内,空气的流动变得异常迟缓而粘稠,一片偶然飘落的竹叶,其下落的轨迹发生了微不可查却又确实存在的偏转,仿佛被无形的力量轻轻推开。甚至连照射进这范围的清冷月辉,光线都似乎产生了极其细微的扭曲与折散,让林帆的身影在这力场中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林帆心念微动,尝试着并指射出一道最普通不过的庚金剑气,目标直指力场边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