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峡谷中那场惊心动魄的破局之战,如同最有效的黏合剂,使得林帆小队四人之间的信任与默契,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陈锋这位向来沉默寡言、只信手中之剑的磐石峰弟子,在休整时,破天荒地主动对林帆说道:“林师兄,此番多亏你洞察先机,否则我等恐已陷入绝境。”他的话语依旧简洁,但其中的敬佩与信任却沉甸甸的。他亲眼目睹了林帆在瞬息万变、神识受制的绝境中,如何精准地找到那几乎不可能的破阵节点,这份洞察力与临场决断,已彻底折服了他。
柳芸亦是如此,她温婉的眸子中闪烁着由衷的叹服:“林师兄不仅阵道超群,这份于危局中定鼎乾坤的冷静,更令人心折。”她深知,若非林帆及时示警并撑起剑幕,她的治疗术根本来不及应对那突如其来的致命绞杀。
而在这清冷如雪的宗主亲传——洛清雪的心湖中,那因林帆而泛起的涟漪,已不再是微澜,而是化作了清晰可辨的波澜。
她独自调息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放着峡谷中的每一个细节——林帆那一声果断的“停”,那瞬间布下的坚韧剑幕,以及那精准传入她识海的、匪夷所思的破阵指引。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容不得半分犹豫与差错。他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实力,更是一种于绝境中寻得一线生机、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超凡能力。这种能力,源自深不可测的见识、冷静到极致的头脑以及对天地法则的深刻理解,远比单纯的武力强大更让她为之动容。
在后续的演武界征战中,这种信任化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四人配合越发纯熟,尤其是林帆与洛清雪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近乎心意相通的默契。
往往林帆只是一个眼神扫过某处,或是小周天剑阵的流转出现一个极其微小的、不易察觉的变化,洛清雪便能瞬间心领神会,捕捉到那稍纵即逝的战机。她的剑,总能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以最省力、最有效的方式,瓦解对手的防御,或是完成关键的斩杀。
他们之间,无需过多言语,一个动作,一个剑阵的变化,便能传递丰富的信息。这种默契,建立在绝对的实力信任与对彼此战斗风格的深刻理解之上,使得他们的联手威力倍增。
凭借着这种高效的配合与稳定的发挥,林帆小队在危机四伏的演武界中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收割”着其他队伍的信物。团队积分榜上,他们的名字始终牢牢占据着前三的位置,仅次于那两个底蕴更为深厚、由老牌强队“天机阁”与“金刚寺”所率领的队伍。
团队战持续数日,激烈的争斗之余,亦有短暂的休憩之时。
某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小队在一处僻静的山巅扎营休整,轮流值守。恰逢林帆与洛清雪一同值夜。
山巅之上,夜风微凉,吹拂着洛清雪月白的道袍与如墨青丝。远处,隐约传来其他队伍为了争夺信物而引发的灵力爆鸣与呼喝之声,更反衬出此地的静谧。浩瀚的天穹之上,星辰璀璨,如同镶嵌在黑丝绒上的无数钻石,散发着神秘而悠远的气息。
两人并肩立于悬崖边缘,仰望星空,一时无言。只有风声与远处隐约的喧嚣在耳边回荡。
沉默了片刻,竟是洛清雪主动打破了寂静。她的声音依旧清冷,但少了几分平日的疏离,多了些许探究的意味,问出的问题,也超出了战术范畴:“林师弟,你对剑道,对阵法之‘理’,是如何理解的?”
这是她第一次,在非战斗状态下,主动与林帆进行如此深入的、关乎修行本质的交流。
林帆微微侧首,看了她一眼。月光下,她清丽的侧颜仿佛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光晕,少了几分拒人千里的冰寒,多了几分属于修行者的沉静与专注。他并未藏私,略一沉吟,便结合自身对周天星辰的深刻感悟,缓缓阐述:
“于我而言,阵非死物,并非固定不变的图录与符文。”他伸手指向浩瀚星空,“它更像是这周天星斗,是天地自然之‘理’的外在显化。攻、守、困、杀,种种变化,无非是阴阳二气的消长、五行能量的流转与平衡。布阵者,当如执棋之人,顺应此理,引导能量,而非强行拘束。剑道亦同,剑气纵横,亦是能量之变,若能明其理,掌其变,则剑亦可为阵,阵亦可化剑。”
他的言语深入浅出,将复杂的阵道与剑道至理,融入对天地星辰的观察之中,听得洛清雪不由入了神。
她自幼修行《青元剑经》,追求的是极致的“一”,是剑心的纯粹无瑕,是将所有精神、意志、灵力凝聚于一点,爆发出无坚不摧的威力。林帆的理念,如同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让她看到了那极致“一”的背后,所依托的,是那浩瀚无垠的“万”,是天地间无所不在的法则与规律。她的剑,或许可以不只是纯粹的“利”,更能与这天地至理相连,衍生出无穷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