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苏晚轻轻拍着刚刚吃了奶重新睡熟的糯米,看着旁边小床上同样睡得香甜的虎头,心里涌起一股思念。
她想起远在老家的靠山屯,想起婆婆李素娟口是心非却总是温和的笑脸,想起奶奶周氏虽然沉默却偷偷塞给她鸡蛋的样子,还有公公顾铁生沉默的关怀。
“衍之。”
她轻声唤了下身边还没睡着的丈夫,“你说,爸、妈,还有奶奶,他们是不是特别想糯米和虎头,我们过来这都俩多月了,现在小家伙也越长越大了,一天一个样。”
顾衍之侧过身,借着月光看着妻子和孩子们:“嗯,肯定想,上次妈来信,字里行间都是问孩子怎么样,胖了没,像谁。”
苏晚叹了口气:“可惜离得太远了,不然真该抱回去给他们看看。奶奶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
顾衍之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要不等周末我休息,咱们去市里的照相馆,给安安和宁宁好好照几张相?多照几张,寄回去。”
苏晚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再写信详细说说他们现在多好玩,会咿咿呀呀了,虎头力气大,糯米爱笑。”
她越说越兴奋,“还有这个月的津贴和布票,我们也寄一些回去,卫民和红秀正在长身体读书也费脑子,得吃点好的,奶奶年纪大了也该添件新衣裳。”
顾衍之看着她发亮的眼睛,心里柔软,伸手握住她的手:“好,都听你的,爸和妈在老家不容易,我们是该多尽尽心。”他虽然话不多,但对家里的牵挂一点也不少。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靠山屯顾家,也正念叨着部队里的两个小宝贝。
晚饭桌上,周氏扒拉着碗里的糊糊,没什么胃口,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晚丫头一个人带俩孩子,忙不忙得过来,俩孩子像谁了?胖点没?”
李素娟给婆婆夹了一筷子咸菜,温声说:“妈您别担心,晚晚那孩子能干着呢,上回信里不是说都好吗?衍之也能帮把手。”
她嘴上安慰着婆婆,自己眼神里也带着深深的想念,那是她的长孙和长孙女,她也实在想念他们。
顾铁生闷头喝了一口粥开口道:“衍之津贴也不多还得养孩子,下次写信跟他们说,家里都好不用惦记,钱留着给孩子买点好的。”他是个沉默寡言的父亲,爱意都藏在这些实在话里。
正在扒饭的顾卫民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哥和嫂子啥时候再带小侄子小侄女回来啊?我想带安安去河里摸鱼!”他想象着自己带着小侄子的威风场面。
十三岁的顾红秀则小声说:“我想给宁宁扎小辫,她头发长出来没?”小姑娘对软糯的娃娃毫无抵抗力。
周末,顾衍之借了车,一家四口去了市里最好的国营照相馆。
照相的老师傅看着这对年轻的军人夫妻抱着俩粉雕玉琢的娃娃,笑得合不拢嘴:“哎呦,这双胞胎!真稀罕!长得可真俊!”
拍照过程却有点手忙脚乱,虎头还好,瞪着眼睛好奇地看着镜头,糯米却有点认生,瘪着小嘴要哭不哭。
苏晚赶紧拿出拨浪鼓摇,顾衍之在一旁做鬼脸,笨拙地试图吸引女儿的注意力。
老师傅也帮着逗:“小宝贝,看这里,看爷爷这里!笑一个!”
好不容易抓拍到几张表情不错的。
有顾衍之抱着儿子,苏晚抱着女儿的单人照;有一家四口的全家福;还有两个小家伙并排躺着的可爱模样。
顾衍之甚至还要求加急冲洗,多花了些钱。
回去后,苏晚就着昏黄的灯光,铺开信纸开始给老家写信。
“奶奶、爸、妈:你们好。见字如面。家里一切都好吗?虎头和糯米最近长得很快,虎头越来越像衍之了脾气也像,有点小倔,糯米爱笑,眼睛像我,衍之休息时我们带他们去拍了照,随信寄去,你们看看是不是长大了很多……我们都好,勿念。另:汇去津贴三十元,布票五尺,给奶奶和妈添件新衣,给卫民红秀买点吃的用的。”
她写得很详细,絮絮叨叨地说着孩子们的趣事,笔尖充满了思念。
顾衍之在一旁检查着汇款单,确认数额和地址无误,他看着妻子专注的侧脸,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
几天后,信和汇款单到了靠山屯。
李素娟拿着厚厚的信和汇款单,手都有些抖,迫不及待地拆开。
周氏也拄着拐棍凑过来,催促道:“快念念!快念念!照片呢?”
顾铁生虽然没凑过来,但手里的烟袋也不抽了竖着耳朵听。
当看到照片上那两个白胖可爱睁着乌溜溜大眼睛的宝贝时,周氏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手指颤抖地摸着照片上孩子的小脸:“像!像衍之小时候!这个糯米像她妈,俊!”
李素娟也红了眼圈,一遍遍地看着照片,嘴里喃喃:“长大了,真的长大了。”她念着信,听到孩子们咿呀学语会玩的趣事,忍不住笑出声又擦擦眼角。
顾铁生接过汇款单,看着那三十块钱和五尺布票,叹了口气,对李素娟说:“这孩子,都说了家里不缺钱,下次写信一定告诉他们,别再寄了,紧着孩子用。”
但他心里是暖的,儿子儿媳孝顺,孙子孙女健康可爱,这就是最大的安慰。
晚上,顾卫民和顾红秀抢着看照片,兴奋地计划着下次哥哥嫂子回来要带小侄子小侄女去玩什么。
周氏把照片放在枕头底下,说要天天看着。
喜欢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