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和老王的直升机降落在总部停机坪时,夜色正浓,探照灯的光柱在夜空中划出凛冽的弧线。刚打开舱门,早已等候的科研人员和安保团队便蜂拥而上,防护服包裹的身影里,传来总指挥赵峰沉稳的声音:“数据带来了?”
林野攥紧怀里的加密硬盘,指尖因过度用力泛白:“所有样本分析、生物行为记录、能量波动数据都在里面,还有……老王拍下的母体影像。”他顿了顿,喉结滚动,“那些生物的繁殖速度远超预期,我们没多少时间了。”
总部地下三层的作战指挥中心,全息投影将外星生物的结构模型投射在大厅中央。呈半透明状的躯体里,发光的神经网络交织成诡异的图案,锋利的肢节上布满能分泌强酸的毒囊,最令人心悸的是数据面板上跳动的数字:“繁殖周期24小时,适应性进化速度每小时提升3%,对高温、高频声波有短暂应激反应,但可快速产生抗性。”
赵峰一拳砸在控制台边缘,金属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立即启动‘星尘防线’计划,组建专门对抗部队。命名为‘猎魔者’。”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指挥中心,“林野,你熟悉外星生物的弱点,担任战术总顾问;老王,你的实战经验是宝贵财富,负责新兵格斗与生存训练;科研部牵头,48小时内拿出针对性武器方案;后勤部全员动员,加固全球五大防御基地,储备物资!”
命令下达的瞬间,整个总部仿佛一台骤然启动的精密机器。原本分散在各领域的精英被迅速集结:特种部队的退役老兵、生物工程领域的顶尖学者、武器研发的天才工程师、甚至还有精通量子物理的年轻教授,他们带着各自的专业设备和研究成果,从世界各地赶往总部。
林野站在训练场上,看着眼前数千名身着新型战术铠甲的士兵,铠甲胸口的能量核心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这是科研部连夜赶制的初代“逆熵甲”,能抵御外星生物的强酸腐蚀,同时内置高频震荡武器接口。“记住,”他举起全息模拟终端,上面播放着外星生物的攻击画面,“它们的弱点在头部下方的能量核心,呈淡紫色光斑,只有集中火力攻击那里才能造成致命伤害,但它们的速度极快,必须配合战术队形压制。”
老王则在另一侧的模拟战场里,手把手教士兵们布置陷阱:“这些生物对震动敏感,我们埋的‘脉冲地雷’能暂时麻痹它们的神经,但最多只有十秒窗口期,必须抓住机会突击。”他掀开一块伪装网,露出下面布满尖刺的合金陷阱,“还有这个‘锁喉钉’,一旦触发,合金刺会从四个方向收缩,缠住它们的肢体。别指望一次就能困住,重点是为队友创造攻击机会。”
科研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了整整三天三夜。生物学家们从林野带回的样本中提取出外星生物的基因片段,发现它们的细胞结构中存在一种对特定频率极光敏感的蛋白质;武器工程师们立刻调整方向,将传统激光武器改造为“变频脉冲炮”,能根据生物的进化速度实时调整频率;量子物理团队则突破性地研发出“空间干扰仪”,可在小范围内扭曲空间,延缓外星生物的移动速度。
与此同时,全球五大防御基地的加固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钢筋混凝土混合了特殊的碳纤维材料,筑起数十米高的防御墙,墙体内嵌入了无数微型脉冲传感器,一旦有外星生物靠近,便能立即触发警报并释放低频震荡波;基地内部,粮食、药品、能源储备按三年标准囤积,地下掩体被改造成可容纳十万人的临时避难所,医疗团队组建了专门的创伤急救小组,针对外星生物的毒素研发解毒血清。
一周后,“猎魔者”部队完成了首次全要素实战演练。模拟战场上,士兵们分成攻坚组、支援组、后勤组协同作战:攻坚组乘坐搭载变频脉冲炮的机甲冲锋,支援组操控无人机投放脉冲地雷,后勤组则通过无人机实时输送弹药和医疗物资。林野在指挥塔上密切关注着战场态势,当模拟外星生物被成功歼灭时,指挥中心爆发出短暂的欢呼,但很快又归于沉寂。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热身,真正的战斗还未开始。
老王擦拭着手中的特制军刀,刀身涂有针对外星生物细胞的腐蚀剂,他看着身边年轻士兵眼中的坚定,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别紧张,也别掉以轻心。那些东西不是怪物,是我们必须战胜的敌人。为了后面的人能活下去。”
林野走到观测台,望着窗外夜色中的防御基地,灯光如同点点星火,在黑暗中连成一片。他拿起通讯器,声音平静却有力:“各单位注意,根据卫星监测,外太空出现不明能量波动,预计72小时后,第二波入侵将抵达地球。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星尘防线,准备迎敌。”
通讯器那头,传来整齐划一的回应:“收到!星尘防线,随时待命!”
夜风穿过观测台的缝隙,带着一丝寒意,但林野的心中却燃着一团火。这一次,人类不再是被动防御的猎物,而是握紧了武器、筑起了防线的反击者。他们将用智慧与勇气,对抗来自星尘的威胁,守护这颗蓝色星球的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