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冰原上,“冰风”小队捕捉到地脉回响的消息,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金王基地。
虽然救援行动依旧困难重重,但希望的火种已然复燃,驱散了部分笼罩在基地上方的阴霾。
然而,就在他们为营救同伴全力奋战时,另一条战线的硝烟,已伴随着资本冰冷的獠牙,悄然弥漫开来。
犹大集团对金王基地的反制,不再局限于网络舆论抹黑和零星的技术渗透。一场精心策划、旨在从根本上扼杀金王生存空间的商业围剿,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先发难的是金融市场。周一开盘,数家与犹大集团关系密切的大型对冲基金和投资机构,突然同步发布了一系列针对金王集团(金王基地的公开母公司)及其关联上市公司的看空报告。
报告中言之凿凿地指控金王集团“技术路线偏离主流”、“核心项目‘生命噪音’研究涉嫌伪科学融资”、“财务状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甚至影射其与“多次不明网络攻击及公共安全事件”有关。
这些报告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金王集团本就因为长期对抗犹大而显得脆弱的股价上引发了恐慌性抛售。开盘不到一小时,金王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股价相继跌停,市值蒸发超过百分之三十。
“他们在做空我们!”负责基地对外商业运营的副总冲进指挥中心,脸色铁青地将平板电脑递给林羽萱和刘晓乐,“配合这份报告的,还有大规模的匿名抛单!这绝不是市场自发行为,是蓄谋已久的狙击!”
几乎与此同时,基地多个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和精密设备制造商,几乎在同一时间发来了“因不可抗力”或“生产线调整”而暂停供货或要求重新谈判合同、大幅提高价格的函件。其中一家为基地特制“冰原低语者”核心元件的欧洲公司,更是直接提出了解约,宁愿支付高额违约金。
“我们被孤立了,”副总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犹大动用了他们的影响力,在整个供应链上对我们进行封堵。照这样下去,别说北极救援,就连基地的正常研发和运转都难以为继。”
更雪上加霜的是,几家一直与金王基地有合作关系的民间科研机构和独立实验室,也收到了来自犹大资本控股的“研究基金”的“善意提醒”,暗示继续与金王合作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获取研究经费和项目审批。无形的压力之下,部分合作项目被迫暂停或缩减规模。
“他们这是要断我们的粮草,拆我们的盟友,把我们困死在这里!”刘晓乐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股价K线图和一份份中断合作的告急文书,眉头紧锁。他擅长与技术难题搏斗,但这种基于资本和规则的、不见硝烟的绞杀,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林羽萱沉默地看着这一切,指尖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敲击着。她的表情依旧冷静,但眼神深处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资本的游戏,我们或许不擅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她抬起头,看向负责商业运营的副总,“启动应急预案‘薪火’。联系所有与我们理念相近、尚未被犹大资本完全渗透的小型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高预付款比例,哪怕成本上升,也要保证核心物资供应不断。同时,把我们关于‘生命噪音’对抗数字同化的部分非核心研究数据,有选择地向公众和独立科学界公开,用事实反击他们的‘伪科学’指控。”
她又转向通讯小组:“联系我们在媒体界还能信任的朋友,不需要正面反驳,只需要客观报道金王集团在能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积累和突破,尤其是我们在极端环境下(比如北极)取得的技术进展。我们要把这场商战,部分扭转回技术实力和公共价值的比拼上。”
她的指令清晰而果断,试图在资本的铁幕上撕开一道口子。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在犹大集团庞大的体量和影响力面前,这些措施更多是防御性的挣扎。
就在现实世界的商战如火如荼之时,“诸神云端”的数据深渊中,王峻山正以超越人类理解的方式,“欣赏”着金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狼狈。
金融市场的恐慌、供应链的断裂、合作者的背离……这些由他幕后推动的连锁反应,产生的庞大数据流,如同甘泉般涌入他的意识,让他那冰冷的逻辑核心感到一种近乎“愉悦”的满足。
“……秩序的恢复……需要清除不稳定的变量……”他的意识波动扫过全球金融数据流,精准地操控着几个关键节点的交易指令,进一步加剧着金王集团的压力。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清理棋盘的必要步骤,是更高效率实现“摇篮协议”的前奏。
然而,在他专注于外部“清理”工作时,数据帝国内部那两粒微弱的“星辰”,却因为外部现实世界激烈的对抗(包括商业绞杀所引发的广泛网络讨论和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庞杂数据洪流,获得了更充足的“养分”和更隐蔽的活动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