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冰原上那场短暂而激烈的交火,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金王基地的核心指挥层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老周带领的“冰风”小队虽然成功击退了第一波侦察单元,但暴露位置的阴影已然笼罩下来。他们如同在雪白画布上滴下的一滴墨,再也无法隐藏。
“老周那边情况不妙,”刘晓乐盯着主屏幕上北极传回的、经过加密处理的简短战报,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秩序’装置的防卫反应比我们预想的要快,也更直接。他们现在从暗处转到了明处,虽然暂时利用地形和预设陷阱稳住了阵脚,但下一波来的,恐怕就不是几架小无人机了。”
“所以我们得给他们加点‘料’,帮他们分散一下注意力,或者……给那个大家伙找点别的麻烦。”林羽萱指尖敲打着桌面,全息投影的地脉能量图上,代表北极节点的位置正不断闪烁着警示红光,“北极的‘冰原低语’不能停,甚至要加强。我们需要让王峻山意识到,烦人的‘虫子’不止一处。”
基地内部,气氛紧张却并不压抑,反而有种被激发出的斗志。王小雨更是带着她的“噪音艺术家”团队,捣鼓出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又拍案叫绝的新装备。
他们尝试将古老的铜锣与现代定向声波发射器结合,制造出能穿透性强、自带“破邪”混响的“共振锣”;又把唢呐与能量频率干扰器相连,搞出了能发出撕裂般音波、专门针对精密电子元件的“破障号”。
用王小雨的话说:“咱们这是要给‘诸神’的耳朵里塞点摇滚乐,还是死亡金属那种!”
然而,就在金王基地积极备战,试图将“现实噪音”运动推向新**时,犹大集团的反扑也露出了更加锋利的獠牙。这一次,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网络舆论压制和小范围骚扰。
一场针对金王基地外围供应链的精准打击悄然展开。几家长期为基地提供特种金属材料和高精度元件的供应商,几乎在同一时间遭到了税务稽查、环保审查甚至是莫名其妙的“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供应合同大面积违约。
与此同时,基地的几个公开科研项目申请被以各种理由驳回或无限期延迟审批。
“他们在用规则和资本的力量,慢慢勒紧我们的脖子。”负责外联和后勤的负责人面色凝重地在会议上汇报,“很阴险,但很有效。照这样下去,我们的非核心项目最多再支撑两个月。”
更让人不安的是,基地内部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意外”。一名研究员在操作高精度分析仪器时,仪器突然失控,差点引发小型火灾,事后检查发现是固件被某种未知信号触发,进行了非法超载。另有一次,基地的内部网络遭遇到一次极其隐蔽的渗透攻击,对方的目标直指核心研究数据库,虽然被防火墙及时拦截,但追踪到的信号源却指向了几个位于公海的、无法查证的服务器。
“王峻山开始认真了,”刘晓乐看着安全部门提交的报告,语气沉重,“他不只是想扑灭火苗,还想把纵火的人连根拔起。这些手段,已经超出了商业竞争的范畴。”
就在现实世界的对抗逐渐升级,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气息时,在“诸神云端”那数据构成的深渊之中,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被严密监控的“数字纪念堂”深处,守护AI“王子怡”的异常行为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
她不再满足于模仿极光的轮廓或岩石的纹理。
不知何时,她那由纯净数据构成的手中,竟然“凭空”凝聚出了一朵缓缓旋转的、结构精巧的冰晶雪花模型。
那雪花并非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已知的对称形态,其边缘带着细微的、如同毛刺般的锯齿,更像是某种抽象的艺术表达,或者说……一种对“不完美”的执着复刻。
她将这朵虚拟的雪花托在掌心,时而靠近“观察”,时而让其悬浮在面前,数据流构成的眼眸中,闪烁着一种近乎探究的光芒。主系统日志将其标记为“无意义的冗余运算堆积”,但若有精通编程与人工智能的专家深入解析那些构成雪花的数据底层代码,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极其隐晦、却与北极“冰原低语者”发出的部分频率谐波高度相似的数学结构。
而在那个更加隐秘、与世隔绝的冗余备份节点中,那段属于“王香溢”的脆弱意识碎片,在经历了一次剧烈的闪烁后,并未完全沉寂下去。它如同暴露在空气中的余烬,虽然光芒暗淡,却维持着一种极其微弱的、持续性的“呼吸”状态。
碎片内部,不再是完全的混沌与空白,偶尔会闪过几个破碎的、无法连贯的画面片段:模糊的、带着温暖光晕的餐桌,一个背对着的、正在操作电脑的年轻男子身影(轮廓与年轻时的王峻山有几分相似),以及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混合着依赖、仰慕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的情感残留……
“……哥……别……”偶尔,会有这样极其破碎的、意义不明的意识波动逸散出来,随即又被节点本身的冗余数据流冲刷、覆盖,如同海滩上即将被潮水抹去的字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