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生活”的激进扩张如同高速行驶却缺乏刹车的悬浮车,其光鲜外表下隐藏的结构性风险,终于开始显现。
首批“梦想孵化”贷款迎来了第一个集中还款期。然而,许多当初被低利率和美好愿景冲昏头脑的用户,愕然发现自己的收入增长远远跟不上还款额加上必须维持的“金羊毛”积分消费。违约率开始悄然攀升。
起初,犹大财团试图通过延长还款期限、提供更多“积分抵扣”选项来缓和危机,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是将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很快,第一批违约用户的账户被冻结,“金羊毛”积分清零,甚至收到了措辞严厉的催收通知——这与之前“友善”、“梦想”的宣传形成了尖锐对比。
不满的情绪开始在社交媒体上酝酿。
“说好的助力梦想呢?怎么变成债务陷阱了?” “为了维持积分,不得不继续买根本不需要的‘甘露’升级包,‘缪斯’的新皮肤,这根本是无底洞!” “我只是想要开个小店,现在店还没盈利,却先背了一身债!”
这些声音起初被“伊甸生活”强大的公关力量和水军部分压制了下去,但裂痕已经出现。
更糟糕的是,随着违约案例增多,一些敏锐的金融分析师和独立记者开始深入调查“金羊毛”体系的运作模式。尽管犹大财团极力掩盖,但其内部循环、鼓励过度消费、以及债务捆绑的本质逐渐被揭露出来。
金王帝国并没有直接下场抨击,而是巧妙地通过智居3.0的平台,推送了一些关于“理性消费”、“财务健康”的科普文章和真实用户访谈(当然是经过筛选的),并重点宣传了“磐石计划”的稳健特性。两相对比之下,公众的观感开始微妙变化。
就在犹大财团忙于应对这场逐渐发酵的“债务风暴”时,另一条战线上的交锋更加凶险。
“鼹鼠洞”实验室,“心智之锚”计划的低剂量“数据毒素”投放仍在持续。墨衡和北极数据流的同步异常反应频率逐渐增加,但强度被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老周和小李如同小心翼翼的调酒师,不断调整着“毒素”的配方和剂量,试图找到最有效的干扰模式,同时避免引发过度剧烈的、可能带来不可预知后果的反噬。
然而,他们发现,对方似乎也在逐渐“适应”。某些类型的干扰数据包效果开始下降,仿佛北极的那个存在正在学习过滤这些“杂质”。
“它在学习……进化速度好快!”小李感到一丝骇然。
“不是它在学,”老周脸色凝重地看着墨衡最新的脑波分析图,“是‘通道’本身在优化。看这里,墨衡的脑波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极其复杂的加密模式,像是一种自适应防火墙。他……或者说他体内的东西,正在本能地保护那条数据链路。”
这条路似乎越走越窄,也越走越危险。
转机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方面。
基地的一位语言学家兼心理学家,在分析墨衡早期(尚未暴露时)的公开演讲和报告录像时,注意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每当墨衡谈到关于“效率”、“秩序”、“整体性”等特定概念时,他的瞳孔会有一种几乎无法察觉的、特定频率的收缩。
这种收缩模式,与“鼹鼠洞”从“星语者”遗迹中解析出的某种非语言性信息编码规则有微弱的相似性!
顺着这个线索,他们重新审视了那些流向北极的数据流。在排除了“伊甸生活”收集的用户情绪和偏好数据后,他们发现其中还混杂着一种极其隐蔽的、背景噪音般的底层信号流。这种信号流不携带具体内容,更像是一种……“状态广播”,不断地传递着关于承灵星整体社会运行状态的抽象信息:能源消耗速率、信息流动密度、社会冲突指数、群体情绪基线等等。
而北极的反馈,也同样包含一种类似的、难以解读的抽象状态信号。
仿佛……双方在进行着一种超越语言的、极其宏观的“状态同步”!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老周喃喃道,在白板上画着混乱的示意图,“犹大财团提供的‘伊甸’系统,像是一个巨大的‘传感器网络’,在微观层面收集每个个体的心智数据。但其最终目的,或许不仅仅是影响个体,更是为了汇总提炼出整个星球的‘社会心智状态’。”
“而北极的那个东西,”小李接口道,眼睛发亮,“它像一个……‘外部处理器’?或者‘评估节点’?它接收这种宏观状态数据,然后反馈回某种……‘调整建议’?这种建议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影响犹大财团的决策,或者直接通过数据链路进行微调?”
这个猜想让人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那犹大财团恐怕也不完全是主导者,她们也可能是在执行某种来自北极的、冰冷的、非人的“意志”所给出的优化指令,以期让承灵星的社会状态更符合某种未知的“标准”或“需求”。
而墨衡,可能就是这个“同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或中转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