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这片承灵星最后的巨大冰原,以其亘古不变的严寒和死寂,迎接着一群不速之客。
金王财团的先遣队并未直接前往矩尺测算出的那个危险的地磁异常核心区,而是在其边缘约两百公里处,建立起一座代号“北极星”的前进基地。
基地的建设动用了最新的星灵环境改造技术和强大的工程灵能。巨大的热能钻探平台融化万年坚冰,打下地基;模块化的高强度合金舱室如同积木般快速拼接;层层叠叠的复合能量屏障升起,抵御着零下七十度的极寒和能撕碎钢铁的冰风暴;内部则是由“灵犀”网络节点提供着适宜的温度、空气和照明。
短短数日,一座充满科技感的小型堡垒便矗立在了苍茫的冰原之上,成为人类深入这片白色荒漠的桥头堡。
基地指挥中心内,气氛忙碌而紧张。全息沙盘上显示着周边详细的地形、冰层厚度、地脉灵能流向以及那个令人不安的地磁异常区。各种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
欧阳轩指着沙盘核心那个不断闪烁着危险红色的区域:“‘群星落子之谷’的入口,根据古籍描述和地脉扫描,很可能就在这个异常区下方。但这里的冰层厚度超过五千米,且内部结构复杂,充满了未知的空腔和冰隧道。更麻烦的是强烈的地磁干扰和……间歇性爆发的灵能乱流,任何精密仪器靠近都会失灵。”
“常规钻探和航行器都无法胜任。”石磊补充道,他刚刚带队巡逻回来,防护服上还挂着冰碴,“我们尝试放出最新型号的‘巡地’无人机,最远只能深入五十公里,然后就失去联系了。那里的环境……很诡异。”
刘晓乐看着那片死亡区域,眉心的土珠传来一种微弱的、既感召又警示的复杂情绪。他看向一旁技术团队刚刚组装完成的庞然大物——那是一台结合了星灵超导引擎、岐黄殿破障符文和金王重工最强材料的极地深潜钻探平台,代号“掘进者”。
它看起来像一只巨大的、拥有多个钻头和机械臂的金属穿山甲,流线型的外壳上刻满了用于稳定能量和抵御干扰的符文,头部是一个巨大的、旋转起来足以撕裂最坚硬岩层的复合钻头。
“‘掘进者’ 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刘晓乐拍了拍那冰冷的金属外壳,“它能抵抗大部分地磁干扰,钻探系统也考虑了灵能环境。但里面的情况未知,需要最优秀的驾驶员和工程师。”
“我来!”周小虎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俺老周虽然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技术,但力气大,意志够硬!真遇上啥鬼东西,俺也能给它捶回去!”
刘晓乐看了他一眼,摇摇头:“你需要留在基地,小虎。这里需要有人坐镇,指挥全局,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意外。无论是来自环境的,还是……来自其他方向的。”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通讯屏上岐黄殿那边的监控画面。
周小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重重点头:“俺明白了!刘哥你放心去,家里交给俺!保证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搞破坏!”
最终,勘探队由刘晓乐亲自带队,成员包括首席工程师欧阳轩(负责技术操作)、石磊(负责灵能防护和地形感知)、以及另外四名ISTAR最顶尖的工程师和灵能者队员。
与此同时,岐黄殿内。
墨衡长老被“保护”在自己的居所内,外界的一切信息都被严格过滤。他表现得异常平静,每日只是静坐、阅读一些无关紧要的经文、配合医师检查伤势,对外的通讯要求也一概不提,仿佛真的成了一位与世无争、安心养伤的老人。
然而,矩尺的监控却捕捉到,在他静坐时,其脑波活动频率与正常冥想状态存在细微差异,更接近于一种……待机或接收状态。他房间内那种诡异的非标准灵能波动也并未完全消失,只是变得更加微弱和难以捕捉,仿佛在积蓄力量,或者等待某个特定的触发信号。
林羽萱坐镇岐黄殿,一边主持古籍的后续破译工作(进展缓慢,那血污的干扰场极其麻烦),一边密切关注着墨衡的动向。她心中那份失望和警惕交织的情绪越来越浓。这位曾经敬重的长者,如今更像是一个戴着完美面具的谜团。
“他到底在等什么?”林羽萱心中充满疑问,“等北极那边的消息?等阴影的下一次指令?还是……在等我们犯错?”
她加强了殿内的巡查和防护,特别是看管那些古老的、可能蕴含危险力量的遗物。她有一种预感,墨衡的自残和染血古籍,绝非苦肉计那么简单,那可能是一步更深远的棋。
“北极星”基地,一切准备就绪。
“掘进者”平台巨大的钻头开始发出低沉的轰鸣,预热完毕。刘晓乐等人已经进入其内部驾驶舱。舱内空间紧凑,布满了各种复杂的控制界面和灵能感应器。
“所有系统检查完毕!能源核心输出稳定!防护符文激活!钻探系统待命!”欧阳轩快速汇报着最后的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