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马尔科夫导师发布的高难度研究任务后,林逸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紧凑且规律。
他清晰地知道,这份关于【古代律法之契(残卷)】的研究报告,不仅关乎800点法师塔声望,更关乎他能否获得导师的进一步指导,乃至后续接触“真言水晶”的可能。他必须全力以赴。
上午,他雷打不动地前往律法研究室,沉浸在浩瀚的典籍之中。这一次,他的阅读目标极其明确:
精读《古代律法之契(残卷)》:反复揣摩每一个律令符文,理解其蕴含的“裁决”、“契约”、“代价”与“平衡”的核心思想。残卷中提及的“以律法之刃,丈量是非曲直;以契约之秤,裁定代价盈亏”的理念,与他对【裁决者】的理解高度共鸣。
对比现行《洛伦城法典(详编)》:重点研究关于魔法契约效力、违约惩罚、权力与义务界定的部分,寻找古今律法思想的传承与演变。
查阅《大陆律法体系演变史》:了解古代律法(尤其是带有神秘力量的律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以及其逐渐被更世俗、更统一的法典替代的原因。
参考《力量与约束——论超自然律令的哲学基础》:这是一本偏重理论的着作,帮助他从更高层面理解“规则”力量的本质。
【洞察之眼】让他能够快速抓取关键信息,而【裁决者】的职业本质让他对这些知识有着超越常人的深刻理解。他不仅是在阅读,更是在进行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印证。
下午,他会在旅馆房间或者研究室提供的临时静修室内,整理思路,撰写报告初稿。他摒弃了华丽的辞藻,力求逻辑清晰、论据扎实、观点鲜明。报告的核心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思想核心对比:指出古代律法更强调“力量即权力,契约即束缚”,带有强烈的主动裁决与强制执行色彩;而现代洛伦城法典更注重“权利与义务对等”,偏向于事后仲裁与秩序维护。
力量体系差异:分析古代律法之契往往与某种超自然力量(如神力、元素本源、概念规则)绑定,其效力直接来源于力量层级;现代魔法契约则更多依赖于魔网能量和社会公认的规则框架。
价值与启示:论证古代律法思想中对“绝对公正”(尽管其标准可能与现代不同)和“代价必然性”的强调,对完善现代契约体系(尤其是在涉及强大力量或跨位面的契约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其容易导向“力量至上”和“僵化执行”的潜在风险。
晚上,他则会进行例行的战斗修炼,熟悉等级提升后属性增长带来的变化,磨练【律动呼吸法】和【精准打击】,并思考如何将阅读中获得的理论知识,融入对【律令值】的运用和技能释放之中。
这种高强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修行,效果是显着的。他的等级在提交了几个小任务后,提升到了12级,属性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他对自身力量的理解和掌控,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五天后,一份长达六千余字、引经据典、逻辑严密的研究报告终于完成。
林逸仔细检查了最后一遍,确保没有疏漏,然后带着报告和那份珍贵的【古代律法之契(残卷)】,再次敲响了马尔科夫导师私人阅览室的门。
“进来。”
马尔科夫依旧埋首于书堆之中,头也不抬。林逸将报告轻轻放在书桌一角空处,然后安静地站在一旁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马尔科夫才放下手中的古籍,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那一叠厚厚的稿纸上。他拿起报告,开始翻阅。
起初,他的表情只是平常的审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神中逐渐流露出惊讶、沉思,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阅览室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林逸耐心等待着,心境平和。他已经尽力,剩下的,便是等待评判。
良久,马尔科夫终于放下了最后一页稿纸。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林逸,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
“很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他用手指敲了敲报告:“你不是在简单地复述和对比,你是在‘理解’和‘思辨’。你抓住了古代律法那种‘以力成法,执法如山’的核心,也看到了其与现代文明理念的冲突。更难得的是,你指出了其中对‘代价’和‘执行’的强调,在现代契约,尤其是涉及高危力量领域的契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许多研究了一辈子律法的老家伙,也未必能有你这般清晰的洞察和敢于下判断的勇气。”马尔科夫感叹道,“零,你在律法领域的直觉和悟性,是我生平仅见。”
这是极高的评价!
“导师过誉了。”林逸微微躬身,“我只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
马尔科夫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谦虚。他站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取下一个不起眼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雕刻着天平与法典图案的银质徽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