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妖司的马车出了城南门,接着转向东南方向,赵司务为陈宇介绍沿途诸如方桥镇、何家渡、潘家村、龙观镇等等村镇,出了龙观镇就直面来韵山。
赵司务指着眼前的群山和山下林木掩映的座座小院:“道友请看这来韵山,群山耸立,山奇、水秀且谷幽,其间有飞瀑、秋水值得一看。道友所去的别院又称游龙湖山庄,是我镇妖司疗养之所,皆是单独小院,设施齐全绝对不会怠慢了道友。”
陈宇此来,是被镇妖司“邀”至此处。此地虽稍显偏僻,然而入目所见皆是绿水青山,马车在山路中步移景换,美不胜收。且此处灵气之浓郁,较望月城与山下之龙观镇更胜一筹,确实是清修之佳地。如此,陈宇倒也颇为满意。
快接近游龙湖山庄时,陈宇竟看到一山间湖泊:“想必这就是游龙湖吧?”
赵司务点头称是,接着道:“这游龙湖还有传说嘞,说是万年前有外海神龙路过此处,觉得山水秀美,于是赐下恩泽,就有人在湖边建起东方神龙观。我们望月港有很多渔民、船工出外海时都会到观中祈福,多有灵验,故而香火旺盛。”
“小时候,爹每次出海,我娘都带着我去观中上香。可我到镇妖司后才知道,这游龙湖竟是四百年前地震后才形成的堰塞湖。”赵司务似乎是想起什么,嗤笑道,然后他指向山庄后的青山道,“然而,山中有一座化龙观,与望月港开港的同年建成,是货真价实的千年古观,只可惜···”
赵司务说着连连摇头。
俗话说得好,说话说一半···
赵司务被陈宇目光逼视下,识相地接着说道:“只可惜,在望月港兽乱时,观主带着一众弟子下山支援望月城,仅两人得以幸存。”
陈宇听后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蟠云山的朝海宗,而此间化龙观,道士乱世下山除妖降魔,亦是铮铮铁骨,得空必当拜谒。
“哦,对了,差点忘记告诉道友,这来韵山中,有三位奇人,被称为来韵山三老,每人确有独到的神通。道友闲来无事,不妨去那来韵山中游览一番,或是拜访一下这三位奇人,说不定有所收获呢!”
三老头在山中组成了奇怪的组合,准备出道呢?陈宇对此兴趣不大。
见赵司务如此熟门熟路,陈宇问道:“赵司务,是本地人吗?”
赵司务道:“正是,我家就在龙观镇下红柿村,距离此地也不过十几里。”
陈宇侧头凝视赵司务:“嗯,赵司务可知,我每日报晓声传百里,你们林司监将我安置到这里,恐怕是要惊扰到你家了!”
“略有耳闻,不过司里已经有了安排,各村镇都发下告示,想来不会出什么乱子。”赵司务答道。
马车进了山庄,沿着山路来到一座小院,院门大开且有两名中年男女在院门外候着。
见赵司务下马,中年男女立即迎了上去:“小宽呐,怎么才来,叔和你婶已经将溪畔居给打扫了出来。”
两人亲昵地拉着赵自宽的双手说了好一会儿家常话,这才看到一旁的陈宇,先是一惊,没想到镇妖司的山庄迎来的客人竟然是一只鸡妖。
但两人既然能在这里干活,便多少是有些见识的,男人连忙躬身行礼道:“小人见过宇仙,小人夫妻俩是这片的清道,每日早晚都会过来打扫,宇仙若有需要便只管吩咐小人,能办的小人尽量去办,不能办的也会转告管事。”
陈宇随夫妻二人进了溪畔居,小院里里外外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内有房屋六间,水井、凉亭、石桌、石凳一应俱全,花草别致,四周竹木蔽日,院外满坡翠竹,有溪水潺潺,鸟语清脆。
看到陈宇露出非常满意的表情,这对夫妇二人终于如释重负般地松了一口气。
当陈宇正式入住之后,赵司务便向陈宇和这对夫妇道别,准备离开。
朱姓夫妻俩却急忙拦住了他,只见他们手忙脚乱地从墙角拎出早已准备好的肉、蔬和果干,不顾赵司务的推辞,硬是将这些大包小包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塞进了马车里。
直到赵司务的马车消失在道路林间的尽头,夫妻俩仍然像丢了魂儿似的,呆呆地站在路边。
陈宇站在远处,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这对夫妻眼中流淌出悲伤,比那潺潺流淌的溪水要汹涌百倍、千倍,更是震耳欲聋。
送走老朱夫妻俩,陈宇将院门紧闭,来到主卧中,将今天收获的珍稀灵金和小胡全部取出。
小胡一出来便直接扑到陈宇爪下,声泪俱下,如果有泪的话。
“仙爷,您果然是想着小胡的。小胡唯有鞠躬尽瘁,以后即便吃下野草也要为您挤出灵液,哪怕再次粉身碎骨,定要报答仙爷的再造之恩。”
“好了,起来吧!你也是千年的宝灵了,传出去让人笑话。”
小胡连连抽咽:“小胡情不自禁,这里只有仙爷和小胡,哪来的外人……”
然而,就在小胡话音未落之际,一个身影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正是平日里甚少露面的智仁和尚:“小胡施主,何出此言呐,难道贫僧是外人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