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之城在劫后余生的沉寂与压抑中,度过了最为漫长的几个标准日。天空那道被“现实锻炉”力量暂时稳固的规则缺口,如同苍穹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边缘流淌着珍珠灰与暗金交织的能量薄膜,时刻提醒着所有人那场触及宇宙法则层面的战争是何等惨烈。城市表面,修复工作昼夜不停,工程机械的轰鸣与晶化材料生长时细微的嗡鸣交织,奏响着一曲坚韧不屈的重建之歌。然而,空气中弥漫的,除了焦土与新生的混合气息,更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那是失去战友的悲痛,对未知未来的忧虑,以及刚刚窥见冰山一角的、远超想象的恐怖真相所带来的窒息感。
中央指挥塔深处,经过紧急加固和升级的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巨大的环形全息星图占据了整个大厅的中心,星图上,代表灰烬之城的蓝色光点依旧明亮,但其周围广袤的星域,已被标注上大片大片的、代表“静默收割者”高度活跃或疑似活动的暗红色区域,尤其是Zeta-9星域方向,那片区域的暗红几乎浓郁得化不开,如同宇宙肌体上一块不断扩散的坏死病灶。星图边缘,几个极其黯淡、带着问号的标记若隐若现,那是伊莫瑞昏迷前留下的、关于可能存在的其他盟友——“心灵低语者”、“时空编织者”的模糊坐标,位于被称为“遗忘银河”的、几乎没有任何已知航路的死亡地带。
阿雅坐在主控席上,脸色依旧带着重伤初愈的苍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曾经的疲惫与恍惚已被一种沉淀下来的、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星辰钢般的坚毅所取代。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控制台的边缘轻轻敲击,发出规律而沉稳的嗒嗒声,仿佛在计算着某种看不见的倒计时。伊莎贝尔(本部)和老教授分坐两侧,他们的面前悬浮着数十面光屏,上面流动着海量的数据——关于“现实锻炉”的升级方案、关于“同化”能量的逆向解析、关于星尘遗民生命科技的融合进度、关于深空监测网络捕捉到的任何一丝异常波动。
“指挥官,”伊莎贝尔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清晰,“根据对您带回的数据碎片和伊莫瑞执政官遗留信息的初步整合分析,我们基本确认了几个关键点。”
她操作光屏,将几段关键信息高亮显示:
“第一,‘静默收割者’并非自然诞生的天灾,其背后极有可能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意图维持某种‘极端平衡’的创造者或操控者。其终极目标,可能并非单纯毁灭,而是通过‘同化’一切‘变量’,将宇宙‘格式化’为一个绝对可控、绝对‘纯净’的状态。伊莫瑞提到的‘源点’,很可能是这个极端平衡体系的支点,也可能是……打破它的关键。”
“第二,‘悖论之星’的身份极度可疑。它既对‘静默收割者’表现出制约倾向,其行为模式又充满不可预测性。它可能是一个更高级的‘观测站’、‘平衡器’,甚至可能是……某种‘囚笼’或‘封印’。其对灰烬之城的‘注视’,需要最高级别的警惕。”
“第三,宇宙中可能还存在其他像我们一样,在‘收割’中幸存并躲藏起来的文明火种。找到它们,建立真正的‘篝火集会’,是抗衡‘收割’的唯一希望。”
老教授接过话头,指着星图上那几个黯淡的坐标:“‘遗忘银河’……数据库记载几乎为零,那是连星光都吝啬的绝对荒芜之地,物理规则混乱,时空结构脆弱。根据星尘遗民资料库的只言片语,‘心灵低语者’以精神意识和灵能科技见长,而‘时空编织者’则传说能有限度地操控时空脉络。如果它们真的存在,并且愿意结盟,将极大增强我们的实力。但寻找它们的风险……无法估量。”
阿雅静静地听着,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星图上那片代表Zeta-9星域的浓郁暗红。伊莫瑞用生命换来的情报,将战争的维度提升到了她从未想象的高度。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生存之战,而是一场关乎宇宙根本法则和所有生命存续的、宏大而残酷的博弈。
“我们不能被动等待。”阿雅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同化深渊’的经历表明,‘静默收割者’的进化速度超乎想象。每拖延一刻,它们的力量就增强一分,我们找到盟友的机会就减少一分。必须主动出击,双线并行。”
她站起身,走到星图前,手指首先点向灰烬之城:“家园,是我们的根基,也是未来的堡垒。伊莎贝尔,老教授,我要求你们倾尽所有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三件事:
第一,深化‘现实锻炉’研究。目标不再是简单的防御和稳定,而是要掌握在局部区域主动‘定义’有利规则的能力,哪怕是暂时的、小范围的。我们要把灰烬之城,打造成一个‘静默收割者’难以轻易‘定义’的‘规则异常区’。
第二,加速技术融合。星尘遗民的生命科技、锻火文明的工业技术,必须与我们的灰烬之力深度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能够对抗‘同化’侵蚀的武器和防御体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