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烬号的引擎在虚空中拖曳出一道淡蓝色的光痕,像是将熄未熄的火焰在宇宙的绸缎上烫出了一个转瞬即逝的印记。伊桑站在观测舱的舷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块已经冷却的晶化令牌——林晚最后传递逆熵之火时用的信物。如今它安静地躺在他掌心,再不复当初那种灼烧灵魂的热度,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沉重。
引力透镜阵列校准完毕。伊莎贝尔的声音从通讯频道里传来,带着她一贯的冷静,却藏不住轻微的鼻音,根据‘星海遗民’信号中的坐标修正航线,预计航行时间...三十七标准年。
陈默在战术控制台前调整着护盾参数,金属义肢与控制面板接触时发出细微的咔嗒声。三十七年...他低声重复,黑色面甲反射着仪表盘上跳动的蓝光,足够发生很多事了。
伊桑没有回应。他的目光穿过舷窗,望向逐渐远去的星火城方向。那颗蓝绿色行星在视野中渐渐缩小,最终成为无数星辰中不起眼的一点。他知道,在那颗星球的表面,此刻一定有无数双眼睛正仰望着天空,目送他们离开。而在这艘狭小的飞船里,承载着整个星火城——不,或许是整个新生文明——的希望与忐忑。
余烬号的船舱内部采用了最新的晶化合金与地脉纤维复合结构,墙壁上流动着柔和的绿色光晕,那是地脉能量在维持着船体结构的稳定。中央控制区呈环形分布,六张悬浮操作台围绕着中央的全息投影区,伊莎贝尔正专注地操控着其中一张,她的银白色短发在操作台的光线映照下泛着微微的蓝光。
信号源分析完成。伊莎贝尔头也不抬地说道,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快滑动,‘星海遗民’的信号确实来自柯伊伯带外约十二光年处的奥尔特云边缘,但有趣的是...她停顿了一下,调出一组三维星图投影,他们在信号中提供的坐标并非直线最短路径,而是绕行了‘肃正协议’舰队的主要活动区域。
陈默从战术座位上起身,走到星图前俯身查看。他们在帮我们规避风险。他低声评价,黑色装甲上的红色能量纹路随着他的动作若隐若现,这些‘星海遗民’...比我们想象的要谨慎得多。
伊桑走到星图前,凝视着那条蜿蜒的蓝色航线。他们为什么要帮助我们?他问道,声音低沉,仅仅因为林晚的牺牲?
伊莎贝尔关闭了几个次要的数据窗口,转过身来面对两人。根据信号中的附加信息,‘星海遗民’是一个由多个中小型文明组成的松散联盟,他们曾在数千年前遭遇过类似‘编织者’的威胁——一个自称‘终焉仲裁者’的高维实体。她调出一段加密的影像资料,投影中显示出一段模糊的记录:无数光点在黑暗中熄灭,一颗接一颗的恒星失去光芒,他们付出了惨重代价才逃脱,从此致力于寻找和援助其他可能面临类似威胁的文明。
陈默皱眉看着那段影像。所以他们一直在观察我们?
不仅是观察。伊莎贝尔点点头,根据他们的描述,他们早在十年前就探测到了星火城地脉网络的异常活跃,以及...林晚身上那种独特的能量特征。她停顿了一下,他们称那为‘逆熵意志’,是宇宙中极为罕见的一种特质。
伊桑感到口袋里的晶化令牌微微发热,仿佛在回应伊莎贝尔的话。他掏出令牌,那块半透明的晶体在控制室的灯光下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内部仍有微弱的能量流动。
林晚最后传递的逆熵之火...他轻声说道,他们对此很感兴趣。
何止是感兴趣。伊莎贝尔调出另一组数据,信号中提到,林晚的牺牲在宇宙的某些层面产生了,甚至可能影响了编织者的行动计划。他们认为...林晚的行为创造了一种新的变量。
陈默的义肢发出轻微的机械运转声,他走到舷窗前,背对着两人站立。无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三十七年的航程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他转过身,面甲反射着控制台的蓝光,我们需要制定长期的生存计划。
伊桑点头同意。伊莎贝尔,地脉能源系统在长期航行中的稳定性如何?
理论上可以维持五十年以上。伊莎贝尔迅速回答,但考虑到可能的未知风险,我建议启用备用方案——利用‘余烬’能量核心的储备模式。她指向控制台上的一个红色按钮,这将大幅降低能耗,但也会限制部分高级功能的使用。
启动它。伊桑做出决定,安全第一。
伊莎贝尔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输入一连串指令。随着她的操作,控制室内的灯光略微暗淡下来,但很快稳定在一种更为柔和的亮度上。全息投影中的航线图自动更新,显示出余烬号即将进入的第一个跃迁节点。
还有最后一件事。伊莎贝尔犹豫了一下,调出一段被标记为最高优先级的信息,‘星海遗民’在信号中附带了一段...关于林晚的信息。
伊桑和陈默同时转向她。
他们称林晚为余烬使者,并提到在她牺牲后,宇宙中某些区域的污染出现了异常消退现象。伊莎贝尔的声音变得异常轻柔,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似乎知道林晚的来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