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时,小满已经趴在疗养院的雕花栏杆上数露珠。她穿了件月白色的棉布裙,发梢沾着昨晚枕过的茉莉香,发间别着昨天方建国用梧桐叶给她编的蝴蝶——说是“比真的还能飞”。
“小满!粥要凉啦!”厨房传来陈阿姨的吆喝。
小满吐了吐舌头,转身时裙角扫过石桌,碰倒了昨晚用来观察蜗牛的玻璃罐。那只叫“圆圆”的蜗牛正沿着罐壁往上爬,壳上沾着两片粉色的野蔷薇花瓣。她蹲下来,用指尖轻轻把蜗牛托回罐里,又摘了片薄荷叶垫在罐底:“对不起呀,今天带你去看桂花好不好?”
“小满妹妹又在哄蜗牛啦!”
脆生生的童声从廊下传来。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竹篮跑过来,为首的扎着红绸子,是上个月刚来的克隆体小雨。她怀里抱着只灰扑扑的流浪猫,猫尾巴上还沾着草屑:“我们发现后山的桂树开花了!方叔叔说能摘三大筐!”
“方叔叔呢?”小满把蜗牛罐塞进小雨手里,“让他等着,我要带我的蜗牛一起去!”
“方叔叔回房间啦。”另一个扎蓝绸子的姑娘指了指二楼走廊,“他说要找周爷爷看星星图,昨晚说看到了‘玄武星团’。”
小满踮起脚往二楼望,果然看见方建国的房间窗帘掀开一角,他正站在窗前翻书,晨光给他镀了层金边。她刚要喊,楼下突然传来老张头的嚷嚷:“林丫头!你妈让你去邮局取包裹!说是从漠河寄来的!”
“知道啦!”林晚应了一声,从屋里跑出来时顺手抄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她发间的银杏叶发卡在风里晃了晃,那是小满昨天用桂花和树脂粘的,现在还沾着几点甜香。
邮局的绿邮车停在疗养院门口,司机师傅探出头:“林同志,你这包裹可沉!说是‘特殊标本’,要轻拿轻放。”
林晚接过包裹,牛皮纸包得方方正正,系着麻绳,摸上去硬邦邦的。她道了谢,抱着包裹往回走,路过花园时正撞见周教授蹲在桂树下。老教授的白大褂沾着草汁,手里举着个放大镜,正对着一片桂叶仔细看。
“周爷爷!”林晚凑过去,“您又在研究植物?”
周教授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星子:“小林你看,这桂叶的脉络。”他用放大镜指着叶面上的细纹,“和我们在‘原初之境’里看到的星轨图几乎一样。”
林晚接过放大镜。果然,桂叶的叶脉呈放射状分布,越往边缘越细,在晨光里泛着淡金色的光。“难道原初之力真的在影响植物生长?”
“不止是植物。”周教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到夹着银杏叶的那页,“昨天小雨画的《星空下的蜗牛》,你看这里。”他指着画纸边缘的细小纹路,“这些螺旋纹路,和‘玄螭’鳞片的纹理一模一样。”
林晚想起小满后颈曾出现过的金色鳞片,想起方建国说“原初之力在修复生命密码”时眼里的光。她低头看向怀里的包裹,麻绳勒得手背发红:“漠河寄来的……会是和原初之力有关的东西吗?”
“拆开看看。”周教授推了推眼镜。
林晚找了块干净的石桌,小心解开麻绳。牛皮纸里是个木盒子,深褐色的木头上刻着云纹,锁扣是青铜的,沾着细密的锈迹。她轻轻打开盒盖,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叠泛黄的信笺,最上面压着块鸽蛋大小的石头——石头表面泛着幽蓝的光,像极了“归墟”里的原初之核碎片。
“这是……”
“漠河的‘冰芯’。”周教授的声音突然发颤,“我在漠河科考站的老档案里见过记载。三十年前,地质队在永久冻土层里挖出过类似的石块,当时以为是陨石,后来全部封存了。”他戴上手套,拿起那块石头,“你看这纹路——”
石头表面的幽蓝光芒流转,渐渐浮现出一行细小的古文字。林晚凑近看,心跳陡然加快——那是她在“归墟”星海里见过的玄螭文,每个字符都像流动的星河。
“‘星烬归位,原初重生’……”周教授逐字翻译,“后面还有坐标,是北纬53°27′,东经123°17′——那是漠河北极村的方位。”
林晚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信笺上的字迹。最上面的一封是手写的,墨迹已经褪成浅灰色,落款是“沈昭明”。她瞳孔微缩——沈昭明,是沈明远的祖父,三十年前失踪的地质学家,也是周教授提过的“原初之力研究项目”的核心成员。
“他当年带着这支科考队进入漠河,就是为了找‘星烬’。”周教授的声音低下去,“原来‘星烬’真的存在,而且……”他看向疗养院后山的方向,“和这里的桂树、银杏,甚至小满养的蜗牛,都有联系。”
“叮铃——”
清脆的车铃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是送牛奶的大爷骑着三轮车过来了,车筐里堆着新鲜的玻璃瓶,奶白的热气裹着甜香飘过来。小满举着蜗牛罐从楼里跑出来,发间的银杏叶发卡在风里晃:“林阿姨!方叔叔说今天要做桂花酒酿圆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