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远则走向另一片区域,他的动作看似随性,但每一次落脚都避开湿滑的苔藓和松软的腐殖质泥土。
每走一段距离之后,他便使用【环境感知】的精神力探测,如同无形的雷达,谨慎地扫描着方圆十米内的地层浅表和植被深处。
只是他发觉利用环境感知还不如他直接用肉眼去看,毕竟还需要分心通过轮廓来分辨是否是可食用的野菜。
探测几次之后,他索性不再继续,只是专心的用眼睛去寻找。
李知远在铺着厚厚落叶和新生苔藓的林间移动,目光锐利地在湿漉漉的灌木丛、倒木和坡坎处扫视。
忽然,在一处背阴但湿润的缓坡上,一片特殊的嫩绿抓住了他的视线。
那是一簇簇如同婴儿紧握的小拳头般的嫩芽,密集地从地面钻出,带着一种特有的卷曲姿态,在深褐色的腐殖土和枯叶间显得格外鲜嫩。
“雨棠!”李知远的声音在雨林里清晰响起,“来这边!”
“哎,来了!”不远处的苏雨棠闻声立刻抬起头,小心地绕过几丛灌木赶了过来,目光带着询问:“发现什么了?”
李知远伸手指着那片嫩绿的“小拳头”,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看到那些卷卷的嫩芽没?”
“那是什么?”
“蕨菜。”
“蕨菜?”苏雨棠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对这个名字很熟悉,也曾经吃过几次,但在野外见到实物还是第一次。
她连忙凑近了些,仔细打量着,“这就是蕨菜啊?长得真特别,像个棒棒糖一样。”她有些跃跃欲试,“怎么采?”
“很简单,”李知远捏住一根蕨菜脆嫩的茎部,拇指和食指在靠近地面约几厘米处轻轻一掰,“啪”的一声脆响,一根完整的、顶端卷曲的嫩蕨便到了他手中。
“就这样,挑大个的、卷得紧实的,从下面脆嫩的地方掰断。”他把掰下来的蕨菜递给苏雨棠,“记住,只要这种顶端尚未展开的。”
说着,他指向旁边几株已经展开叶子的蕨菜又补充道:“这种放风的就不能要了。”
苏雨棠看得认真,兴致高昂,避开枯枝,开始采摘那些鲜嫩的“棒棒糖”。很快,她手中的蕨菜就聚成了一小把。
林间的细雨未曾停歇,无声地滋养着复苏的大地。
两人在湿漉漉的林中穿梭,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从枯叶腐土中冒出的点点新绿上。
不多时,苏雨棠的声音在林中响起:“知远,你看这个是蕨菜吗?好像不太一样啊。”
李知远闻声拨开湿漉漉的灌木枝条,几步就赶到了苏雨棠身边。
只见她正半蹲在一棵倾倒的腐朽树干旁,手指着树干根部附近湿润的苔藓和腐叶堆。“这个是蕨菜吗?我有点拿不准。”
李知远蹲下身,仔细看去。映入眼帘的是几丛从湿润的泥土和腐殖质中钻出的嫩芽,高度约莫十几厘米。
它们的形态确实与蕨菜有几分相似——顶端同样呈卷曲状,如同攥紧的小拳头。
但细看之下,区别也很明显。
这些嫩芽的茎杆明显更纤细,且带着一种独特的紫红色泽,尤其在靠近顶端的卷曲部分颜色更深,表面似乎还覆着一层极细的绒毛。
“这不是蕨菜,”李知远脸上露出笑容,“这是猴腿儿。”
苏雨棠好奇地问:“猴腿儿?名字挺怪的,和蕨菜好像啊,也是野菜吗?能吃?”
“当然能吃,而且味道很好。”李知远肯定地点点头,指着那紫红色的茎杆解释道,“你看它这颜色和这细细的绒毛,是它的特征。猴腿菜口感也更好,尤其是凉拌或者炒着吃,味道很鲜。”
“那太好了!”苏雨棠眼睛一亮,看着那几丛紫红色的嫩芽,兴致更高了,“采法和蕨菜一样吗?也是掰嫩的?”
“对!”李知远点点头。
苏雨棠熟练的将这几根猴腿菜掰了下来,放进了背篓中。
“看来我们今天运气真不错,”李知远一边手脚麻利地采着眼前的猴腿菜,一边说道,“刺嫩芽、蕨菜、猴腿菜都找到了。回去焯个水,用熏肉炒一炒,都是难得的美味。还可以晒干了储存起来。”
等这几根猴腿儿菜采完之后,两人继续着他们的“寻宝”之旅,背篓也渐渐的丰盈了起来。
稍作停留,他们继续向山林更深处探索。
除了这几样,李知远他们还在山里找到了山芹菜,刺五加。
山芹菜现在还不是很多,李知远告诉苏雨棠,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山芹菜会更多。
至于刺五加,他们也发现了不少。
在几蔟带刺灌木的顶部和侧部,李知远最先发现了这个野菜。
那灌木看起来与之前采摘刺嫩芽的楤木有些相似,但细看之下又有些不同。
它的嫩芽不像刺嫩芽那样是光秃秃杆上的一个芽孢,而是从枝条顶部抽出的一簇簇嫩叶,叶子呈掌状,而且枝条上的刺似乎更细密一些。
采摘的时候,苏雨棠忍不住感慨:“这林子里的宝贝真多,要不是你认识,我可能就直接错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