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帜高悬王险巅,残氛未靖尚迁延。
深谋悬赏诛余孽,妙策传檄乱敌缘。
市集宣声摇众志,长安览捷动宸筵。
中兴自有甘霖助,再拓东方万里天。
王险城头,“汉”字大旗猎猎作响,俯瞰着这座逐渐从战火中喘息过来的城市。深秋的寒意已然浸透辽东大地,城垣上的血迹虽经清洗,却仍在不经意处留下深褐色的斑驳痕迹,无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虽然主要战斗已经结束,但肃清残敌、安抚百姓、恢复秩序的工作千头万绪。
汉军行辕(暂设于原高句丽王宫附近一处尚算完好的官署)内,烛火常常彻夜通明。赵广、陆抗与太子刘璿连日来废寝忘食,处理着雪片般涌来的军报、文书和各地呈报。
行辕大堂内,一幅巨大的高句丽半岛舆图悬挂正中,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汉军控制点、可疑的残敌活动区域以及周边部族的大致分布。赵广手指点着舆图上王险城以东那片广袤的、标示着崇山峻岭的区域,面色沉毅:“位宫、司马羕、公孙峥虽如丧家之犬,仅率少量残部遁入北部深山,然其不死,终是心腹之患。彼辈熟悉地形,若任其喘息,恐其勾结沃沮、扶余甚至更北的挹娄等山中部族,袭扰我刚收复的郡县,或散播谣言,蛊惑人心,动摇我统治根基。”
陆抗点头附和,他的目光则更多地流连于海岸线及河流分布:“将军所虑极是。然大军入山清剿,如同用牛刀杀鸡,且山林深密,补给困难,易中埋伏,耗费巨大而收效未必显着。当以精干小股部队、熟悉山地的斥候巡缉主要出山通道,封锁粮草输入路径,断其生计来源为主。同时……”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鹰隼的光芒,“当行釜底抽薪、以夷制夷之策。彼辈遁入山林,所能依仗者,无非是当地豪强或部落的庇护。若能使其内部生变,则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太子刘璿经过数月军旅历练,眉宇间稚气已脱,多了几分沉稳与果决,他立刻问道:“陆都督有何具体妙策?”
陆抗走近舆图,手指划过几个已知的、与高句丽王室若即若离的大型部落聚居点:“可颁布告示,传檄高句丽各地,尤其是东部、北部山区:凡能擒获或斩杀死国王位宫、国贼司马羕、公孙峥其中任一者,无论其出身如何(高句丽贵族、部落首领、乃至平民、贱籍),皆可获重赏!赏金可直接从缴获的财帛中支取,务必丰厚至足以让任何人怦然心动、铤而走险的程度——例如,擒杀司马羕或公孙峥者,赏千金,封侯;若能生擒位宫者,除赏万金、赐帛五千匹外,可表奏其为‘代高句丽大都尉’,暂领高句丽国事,待我大汉天子圣裁后,或可正式册封为新的高句丽之主,世镇此地!”
此计一出,赵广和刘璿眼前皆是一亮。
赵广抚掌道:“妙!此乃阳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是‘暂领国事’之高位!那些原本可能出于旧情或利益而隐匿、包庇位宫的地方豪强和部落首领,得知此讯,恐怕第一个念头就不是如何保护他,而是如何将他绑了来献功求富贵!如此,我等只需以逸待劳,稳坐王险城,便可坐收其成,更能让高句丽人内部自行猜忌、清理,省却我大军许多力气,亦可避免我军深入不毛之地可能遭受的损失!”
刘璿也赞叹道:“陆都督此计,深得兵法‘上兵伐谋’之要旨。既显我天朝宽仁,予人自新之路、进阶之梯;又暗藏机锋,使其内部自相猜忌争斗。即便一时无人能擒获位宫,此檄文一出,位宫也必成惊弓之鸟,终日惶惶,无人敢信,无处可藏,其覆灭不过迟早之事!更能让各地豪强看清形势,争相向我大汉输诚。”
计议已定,赵广立即命张毣起草告示。张毣文思敏捷,引经据典,很快便拟就一篇文辞犀利、恩威并施、极具煽动力的檄文。文中将悬赏之丰厚、条件之清晰、大汉平定高句丽之决心以及未来治理的仁政展望阐述得明明白白。文中特别强调“只诛首恶,余者不究”,并承诺大汉将确保高句丽百姓安宁,恢复生产,轻徭薄赋。
“将此檄文抄录数百份!”赵广下令,语气斩钉截铁,“派快马使者分送高句丽各郡县、主要城寨及所有已知的山区部落聚居地!务必人尽皆知!同时,在王险城各处城门、市集广泛张贴,派识文断字者每日宣讲!要让每一个高句丽人都知道,拿逆贼首级来换,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诺!”传令兵接过令箭,飞奔而出。
命令被雷厉风行地执行。一队队精干骑士携带着盖有“大汉东征都督赵”、“大汉横海将军陆”双印的檄文,如同离弦之箭,奔向四方,将这份足以搅动整个高句丽半岛风云的文告传播出去。
在王险城内,几名识文断字的国子学子,包括李文,被临时抽调来,负责在城中央市集的告示栏前向围观的百姓宣读和讲解檄文内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