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一路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的入口,终于抵达了广阔的南太平洋。
在这里,他们通过一个潜伏已久的秘密中继站,第一次与万里之外的祖国,取得了稳定、安全的双向联系。
第一封“家书”,来自京城。
发送人,是秦冷月。
秦山河看着屏幕上,那熟悉的、自己女儿的加密代号,心中一阵激动。
但当他看完电文的内容后,整个人却高兴不起来。
秦冷月在电文中说,整个“瓦良格”远征项目,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以某位思想保守的老首长为首的一批人,坚决地站在了“航母无用论”的一边。
他们认为,在华夏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耗费巨资去弄一个如此巨大的“吞金兽”,
是一个劳民伤财的无底洞,会严重拖垮国家的正常发展。
他们强烈要求,立刻停止这个“疯狂”的项目,将“瓦良格”号封存,甚至拆解掉,
把宝贵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投入到更“务实”的领域去。
这股反对的声浪非常大。
他们甚至准备追究秦山河“擅自行动、乱用军费”的责任。
如果不是有另一派更具远见的首长在力保,秦山河现在可能已经被定义为“军中罪人”了。
电文的最后,秦冷月单独给陆云发了一段私人信息。
她告诉他,她正在顶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在京城为项目争取最后的时间和资金。
但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她在电文的最后,用一种暗示的口吻写道:
【你们需要带回来的,不只是一艘船。】
【更需要一些,能让所有反对者都闭上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震撼’。】
陆云看着这段话,陷入了沉思。
光把航母开回去,是不够的。
你必须证明,这艘航母,以及你们带回来的这一切,拥有着足以改变国家未来的价值。
这种价值,必须是那些思想僵化的老人们,也能一眼看懂的、无可辩驳的硬实力。
这个坏消息,很快就在法、苏两派的专家团队中,悄悄传开了。
军心,开始动摇。
他们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到这艘船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技术抱负,更是为了一份有保障的未来。
但现在,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上了一艘随时可能沉没的贼船。
如果华夏的项目最终被取消,他们将何去何从?
回到已经分崩离析的苏联?还是回到那个已经把他们当成技术淘汰品的法国?
他们将变成一群无家可归的科技吉普赛人。
这天晚上,让·保罗和安东诺夫,两个刚刚还在为图纸吵架的死对头,第一次联合起来,找到了陆云。
“陆,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让·保罗的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
“我们想知道,如果……我是说如果,你们国内的项目被取消了,你们会怎么安排我们?”
安东诺夫也看着陆云,浑浊的眼中,满是担忧和不安。
“孩子,我们不怕吃苦。但我们怕……怕我们毕生的心血,最后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废铁。”
他们甚至提出了一个想法。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你们是否可以,把我们送到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国家?比如,瑞士或者瑞典?”
他们已经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了。
陆云看着他们,没有发火,也没有说任何空洞的保证。
那些“我们一定会成功”的豪言壮语,在现实的压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
“先生们,跟我来。”
他将所有法国和苏联的专家,都带到了机库的中央。
带到了那台依旧在工作的、神秘的3D打印机前。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只能跟在他的身后,脸上写满了疑惑。
陆云走到打印机的控制台前,没有多余的废话。
他调出了一个全新的三维模型。
那是一个结构复杂到令人发指的、充满了各种管道和支撑结构的巨大金属基座。
“这是……”
安东诺夫一眼就认了出来,他的呼吸骤然急促。
“这是……核潜艇的浮筏减震基座!”
作为顶级的船舶专家,他太清楚这个东西的意义了。
这是核潜艇静音技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精密的“弹簧床”,将噪音巨大的核反应堆和动力系统,整个“托”起来,悬浮在潜艇的内部。
从而将潜艇内部的机械噪音,与海水彻底隔绝开来。
这是所有核大国,都梦寐以求的顶级技术!
其设计和制造难度,甚至超过了航母的弹射器!
“陆……你想干什么?”
让·保罗也意识到了这个零件的分量,声音都在发颤。
陆云没有回答。
他只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输入了打印指令,然后按下了启动按钮。
“滋……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