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人才
那架饱经沧桑的运输机,像一头撞进沙尘暴的巨鸟,摇晃着砸在开罗郊外的跑道上。
舷梯放下。
走下来的,是四个崭新的人。
安德森依旧金发碧眼,身形挺拔,但他眼中的光熄灭了。
那是一种属于CIA站长的,混合着傲慢与审慎的精光,此刻被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所取代。
他走路的姿势都变了,不再是海豹突击队那种随时准备扑杀的姿态,
而是每一步都踩得异常沉稳,带着一种被现实反复碾压后的认命感。
他身后的“海妖”小队更是脱胎换骨,浑身那股“老子天下第一”的兵王匪气被磨得一干二净。
他们现在更像一群刚结束苦修的行者。
“友好号”驱逐舰,临时指挥部内。
秦山河、陆云,还有精神抖擞的王敬业,三人并排而坐。
周振国抱着那柄饮过血的狙击步枪,像一尊石雕,倚在门边,身上散发出的杀气,让舱内的空气都冷了几分。
“任务报告。”
秦山河的声音没有情绪。
安德森上前一步,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翻开。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他自己都感到陌生的,近乎虔诚的语调开始汇报。
“报告首长,‘星星之火’国际主义援助小组,已成功完成对乍得新殖民主义买办头子——让·皮埃尔·勒克莱尔的武装清除任务。”
王敬业重重地点头,拿起搪瓷饭碗,用碗底“当”地敲了一下桌面。
清脆,响亮。
这是最高级别的鼓励。
安德森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声音都高了一度:
“本次行动,我们深刻贯彻了陆顾问‘激化矛盾,内部爆破’的指导思想,并灵活运用了王教授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
“我们认识到,敌人堡垒看似坚固,其内部却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比如,德制发电机组的高效动力与老旧冷却系统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它的致命弱点!”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更深刻的词汇。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粗暴的、体现资本主义思维惰性的正面强攻。
而是通过精准的、外科手术式的技术介入,激化了这一主要矛盾。
最终,发电机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了对自身的‘扬弃’,实现了从稳定到爆炸的伟大跃迁!”
旁边那个能徒手搏杀鳄鱼的猛男“公牛”,此刻正襟危坐,手里也捧着个小本子,听到这里,还赞同地点着头。
王敬业的眼眶红了。
他看着安德森,就像看着自己最出色的学生。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王敬业“霍”地站起,手里的搪瓷饭碗因激动而轻颤,
“安德森同志!你终于掌握了辩证法的精髓!
你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工种,升华成了一位懂得运用哲学武器的革命战士!我为你骄傲!”
安德森的嘴角无法控制地抽动了一下,低声道:“这都是您教导有方。”
陆云在一旁看得想笑。
他只是想让这帮美国佬去当炮灰,没想到王叔的“思想钢印”这么离谱,真把一个CIA站长给逼成了张口闭口“矛盾论”的哲学家。
这不是改造,这是精神格式化。
“咳。”秦山河干咳一声,强行把画风拉回来,“杜布瓦那边,来消息了。”
他看向陆云:“法国人对这场‘毕业大戏’很满意,约我们今晚在亚历山大港交货。”
……
夜,亚历山大港。
一艘不起眼的货轮旁,码头的灯光昏黄。
阿兰·杜布瓦依旧穿着那身剪裁精良的风衣,但他脸上的傲慢早已消失,看陆云的眼神像在看一个怪物。
“陆先生,你们的效率,刷新了我的认知。”杜布瓦的赞叹发自肺腑,
“勒克莱尔的脑袋,现在正挂在乍得**武装的旗杆上。
中情局在非洲的棋盘,被你们这一步棋砸得稀巴烂。”
“只是帮杜布瓦先生打扫门户。”陆云的回答滴水不漏。
“东西拿去。”
杜布瓦挥手,两个手下抬过来几个沉重的军用密封箱。
箱子打开,里面是一盘盘高科技的数据磁带,和几本厚如字典的技术手册,印满了法文和精密的工程图。
“C13型蒸汽弹射器,从设计蓝图到材料配方,从液压管路到储罐工艺,都在这了。”
杜布瓦介绍道:“另外,专家团队也到了。”
他朝身后示意。
阴影里,走出来三个穿着油腻工装的法国老头。
为首的那个,头发花白,鹰钩鼻,眼神锐利,嘴里叼着熄火的烟斗,浑身都是一股“老子不好惹”的陈年机油味。
“让·保罗·贝利。”杜布瓦介绍,“‘克莱蒙梭’号当年的轮机长之一,也是C13弹射器项目的首席安装工程师。这两位是他的老搭档。”
让·保罗用挑剔的目光扫过陆云和秦山河,最后落在那艘停在远方,庞大却死寂的“瓦良格”号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