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
雨势渐歇,却未停。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回春堂青灰色的瓦片,顺着屋檐滑落,在窗外的石阶上汇成断断续续的滴答声,像是时光在暗夜里踽踽独行的脚步声。白日里风雨带来的喧嚣与悸动,此刻都沉入了这片湿漉漉的寂静之中。
苏明霞换了身干净的素色里衣,发梢还带着未干的水汽,冰凉地贴在她颈侧的肌肤上。她坐在临窗的书案前,一盏孤灯摇曳着黄豆大小的火光,勉强驱散着案头方寸间的昏暗。
案上摊开着几本厚重的医书,《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方》……书页泛黄,墨迹深浓,承载着前人千年的智慧。旁边是她素日里记录病患脉案和药方的手札,纸页洁净,等待着墨迹。
她试图让自己沉入这些熟悉的文字里。翻动书页的沙沙声,药草干燥后的微响,以及窗外那单调的雨滴声,编织成一个熟悉而安全的氛围。她强迫自己不去想溪边那张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不去想手腕上似乎还残留着的冰冷僵硬的抓握感,更不去想那撕裂灵魂般的血色荆棘、白发坠渊的恐怖幻象……还有那块在昏暗中微微散发着余温的焦黑龙纹玉佩。
“风寒湿邪,侵袭肌表,阻遏卫阳……”她低声念着《伤寒论》中关于风寒的条文,指尖划过墨迹,试图以此厘清思路,为那个名叫林静水的书生定下方子。驱寒药已喂下,但效果似乎并不显着,他体温依旧偏低,呼吸微弱,脉象沉细而紧涩,如同被冰封的溪流,艰涩难行。
她提笔蘸墨,在脉案纸上写下:“林静水,男,年约弱冠。暴雨遇险,寒湿侵体。脉沉细紧涩,尺部尤弱,如冰封之泉。面白唇青,息微神疲……”
笔尖游走,墨迹流淌。写着写着,她的心神却如同窗外的雨丝,被无形的风吹得飘摇不定。笔下的字迹渐渐有些潦草,思绪不由自主地滑向了别处。
那脉象……沉细紧涩,如冰封之泉…… 冰封……
眼前书页上的墨字仿佛模糊、融化、旋转,在昏黄的灯光下流淌成一片幽深的墨色水域。水深处,没有游鱼,没有水草,只有无尽冰冷的黑暗,散发着亘古的死寂。隐约间,似乎有庞大如山的阴影在墨色的深潭底蛰伏……那龙骨?那猩红的魂火?
笔尖猛地一顿,一滴浓墨滴落在纸上,迅速晕染开一小片污迹。
苏明霞悚然回神,指尖冰凉。她深吸一口气,放下笔,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不行,这样下去根本无法静心。
她起身走到墙角的药柜前,打开其中一个抽屉。一股清冽的、带着丝丝凉意的药香弥漫开来。她取出一小撮干透的薄荷叶和几粒酸枣仁,打算给自己泡一盏宁神安眠的茶。
炉子上烧着的水咕嘟咕嘟响着,白色的水汽蒸腾。她将薄荷叶和酸枣仁投入茶壶,注入滚水。随着热水注入,薄荷的清凉香气与酸枣仁的微酸气息交融升腾,渐渐弥漫在整个小小的空间里。她深深吸了一口这熟悉而安神的味道,紧绷的神经似乎稍稍松弛。
捧着温热的茶杯,她重新坐回书案前。袅袅的热气氤氲了她的眉眼,带来一丝暖意。薄荷的清凉气息丝丝缕缕钻入鼻腔,酸枣仁的微酸在舌尖化开,似乎真的抚平了一些心头的焦躁。她重新拿起笔,定下心神,准备继续。
“当以温阳散寒,通络化湿为主。拟方:熟附子三钱(先煎),干姜三钱,桂枝四钱,细辛一钱……”笔尖在纸上流畅地划过,列出药材和分量。
然而,当笔尖触及最后一行,准备写下“通络化湿”的注解时,异变陡生!
她的手指似乎不再受大脑控制。笔尖流畅的轨迹猛地一变!不再是书写文字,而是开始勾勒起线条!
起笔圆润,继而转折,流畅的弧线相交,边缘覆盖上细密层叠的纹路,如同天然生长的铠甲……那赫然是——一片龙鳞的形态!
苏明霞的手猛地一颤,笔尖在纸上拉出一道歪斜的墨痕!她惊骇地睁大眼睛,看着自己无意识在脉案纸上画出的那片龙鳞纹路,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不……!”她几乎是无声地低呼出来。
就在这龙鳞图案成型的瞬间!
轰隆——!!!
窗外原本渐歇的雨势骤然加剧!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劈裂开来的惊雷,毫无征兆地在头顶炸响!
哗啦——!!!
雷声过后,是瓢泼般的暴雨重新倾泻而下,如同天河倒灌!豆大的雨点疯狂地砸在屋顶、窗棂上,发出密集而狂暴的噼啪声,仿佛千万只巨兽在用利爪疯狂地撕扯着这间小小的屋舍!
屋内的孤灯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和震动惊得猛烈摇曳,灯焰如同受惊的精灵,疯狂地跳动、拉长、扭曲!墙壁上苏明霞的影子也随之剧烈晃动、变形,如同濒死的魔影在挣扎!
“呃!”苏明霞被这巨大的雷声震得浑身一哆嗦,心脏狂跳,手中的毛笔“啪嗒”一声掉落在纸上,将那刚刚绘制的龙鳞纹路污了一大片墨渍。她下意识地捂住耳朵,只觉得那雷声仿佛不是响在天空,而是直接炸响在她的脑海里,震得她头昏脑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