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的灵韵集结点,清晨的海风裹挟着淡淡的咸腥味,吹拂在十支队伍学员的脸上。
经过连续攻坚,学员们虽难掩疲惫,眼神却愈发坚定 —— 下游作为江河的 “最终出口”,连接着内陆与海洋,聚集着最密集的百姓,也承载着整个水系试炼的收官重任。
叶尘立于江边,金色仙元在空中展开下游及入海口全景图,图中红色标注的问题区域比前两阶段更为密集:
“长江入海口的‘灵韵倒灌’、黄河入海口的‘咸淡水灵韵失衡’、珠江入海口的‘灵韵污染扩散’……
下游问题更复杂,既涉及江河灵脉,又关联海洋灵韵,还直接影响港口航运、沿海养殖、百姓饮水。
为期 20 日,各队需以‘稳’为核心,既要解决当下危机,更要建立‘江河 - 海洋’灵韵平衡的长效机制。”
苏瑶上前一步,紫色仙元点亮黄河入海口:
“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沉积,形成独特的‘三角洲灵脉带’,但近年来咸水灵韵倒灌,导致三角洲灵脉退化,沿海稻田盐碱化加剧,渔民养殖的鱼虾存活率下降。
此次治理需重点调节‘咸淡水灵韵比例’,确保灵脉与民生双稳定。”
柳若璃补充道,绿色仙元覆盖珠江入海口:
“珠江下游工业密集,部分‘工业毒灵韵’随水流扩散至入海口,虽浓度不高,但长期积累会危害海洋生态与百姓健康。
需布设‘多层净化阵’,从江河到海洋形成‘灵韵防护网’。”
叶尘见各队已明确方向,高声道:
“出发!20 日后,我们在长江入海口汇合,为此次水系试炼画上圆满句号。
记住,下游是千万百姓的‘家园屏障’,我们的每一步,都关乎他们的安宁与幸福!”
随着十道流光向不同入海口散去,华夏江河下游二十日守护试炼,正式开启。
叶尘?长江队:破解入海口 “灵韵倒灌”,守护港口与渔村
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附近,是长江队的核心守护区域。
传送阵落地时,叶尘便感受到空气中灵韵的异常 ——
江风带着一股 “双向拉扯力”,江水中的淡水灵韵与海洋中的咸水灵韵相互冲击,形成明显的 “灵韵对冲带”。
“所有人释放神念,探查灵韵流动方向!”
叶尘的金色仙元扩散,覆盖方圆 20 公里海域,
“长江入海口受潮汐影响,涨潮时海洋咸水灵韵会倒灌至江河,形成‘灵韵倒灌’,导致淡水灵韵被稀释,沿岸灵脉供水不足,还会影响港口船只的灵韵导航系统,甚至导致渔村养殖的鱼苗因灵韵失衡死亡。”
三天的全面探查后,长江队摸清了问题的严重性:
涨潮时,咸水灵韵倒灌距离达 15 公里,导致沿岸 5 个港口的灵韵导航系统频繁失灵,3 艘集装箱船因定位偏差延误航运;
周边 10 个渔村的养殖区,鱼苗存活率从往年的 85% 降至 60%,渔民们愁容满面,不少人已开始减少养殖规模。
“第 4-10 天布设‘灵韵防倒灌阵’,第 11-17 天调节‘咸淡水灵韵比例’,第 18-20 天监测效果与民生回访。”
叶尘在临时营地制定计划,“防倒灌不能硬挡,需用‘潮汐适配法’——
根据潮汐涨落规律,调整阵法强度:
涨潮时增强防倒灌阵,阻挡咸水灵韵;落潮时减弱阵法,引导淡水灵韵向海洋适度扩散,维持灵韵平衡。”
布设工作从第四天清晨开始。
学员们在入海口布设 48 座防倒灌阵,金色阵纹如一道 “无形水闸”,随潮汐变化调节灵韵通过率。
可刚到第七天,意外就发生了 —— 一场罕见的 “大潮” 突袭,咸水灵韵冲击力骤增,防倒灌阵的部分阵盘被冲毁,3 名维护阵盘的学员被灵韵对冲波及,道基出现轻微震荡。
“立刻启动‘应急缓冲阵’!” 叶尘迅速调整方案,“在防倒灌阵外侧增设 30 座缓冲阵,像海绵一样吸收大潮的冲击力,同时组织学员修复受损阵盘,确保阵法不中断。”
学员们顶着狂风大潮,手拉手在海水中作业,金色仙元与海水交织,用了整整一天,终于修复所有阵盘,加固了防倒灌体系。
十天后,灵韵倒灌问题彻底解决,涨潮时咸水灵韵倒灌距离缩短至 5 公里,完全不影响港口与渔村;
接下来的七天,叶尘带领学员们在入海口布设 24 座 “灵韵调节阵”,将咸淡水灵韵比例稳定在 “淡水 80%、咸水 20%” 的最佳状态,既保障江河灵脉,又不破坏海洋生态。
最后三天的回访中,长江队看到了显着的民生变化:
港口的灵韵导航系统恢复正常,集装箱船航运效率提升 15%,船长们特意来到营地致谢:
“以前总担心大潮天导航失灵,现在终于能安心作业了!” 渔村的养殖区里,鱼苗欢快地游动,渔民王大叔拉着叶尘的手,指着满池的鱼苗笑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