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8 日清晨,清和县的雾比前几日淡了些,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街道上,给路边的梧桐叶镀上一层金边。叶尘团队早早在酒店门口集合,按照昨日制定的计划,分成两队行动:叶尘、苏瑶、叶婉清一组,随警方去县档案馆调取 1996 年 9 月的地方志补遗;柳若雪、柳若璃、沈清薇、郑蓉、吴莲一组,前往镇卫生院获取 2010 年调查组的医疗报告。小李则留在酒店整理她奶奶口述的林氏家族往事,作为后续资料补充。
“档案馆那边可能会遇到阻力,毕竟资料被封存了,你们要多留意工作人员的反应,说不定能找到额外线索。” 出发前,柳若璃叮嘱道,她把一瓶新调配的除邪药剂递给叶尘,“这瓶药剂浓度更高,要是遇到残留的邪气,能应急。”
叶尘接过药剂,塞进背包:“你们在卫生院也要小心,2010 年调查组的医疗报告可能涉及敏感信息,刘大夫虽然帮我们,但卫生院的其他 staff 未必知情,别暴露我们的真实目的。”
两队人分别坐上警车(叶尘组)和租来的面包车(柳若雪组),朝着不同方向出发。
第一队:档案馆的 “敏感资料”
县档案馆位于清和县老城区,是一栋三层的红砖建筑,门口挂着 “清和县历史档案保管中心” 的牌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叶尘三人随带头的王警官走进档案馆,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姓周,是档案馆的老馆长,负责管理封存档案。
“王警官,你们要调 1996 年的地方志补遗?” 周馆长推了推老花镜,眼神里带着一丝警惕,“那份资料被标为‘敏感档案’,当年是县里特意交代封存的,没有县级以上的批文,不能随便调取。”
王警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证明:“周馆长,这是县公安局出具的协查证明,涉及多起失踪案的调查,必须调取这份资料,请你配合。”
周馆长接过证明,反复看了几遍,又抬头看了看叶尘三人,犹豫了半天,才叹了口气:“好吧,跟我来,资料在地下档案室,平时很少有人去。”
地下档案室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发霉的味道。周馆长打开铁门,领着三人走进去,里面一排排档案架整齐排列,标签上标注着不同年份和类别。他在标有 “1996-2000 地方志补遗” 的档案架前停下,弯腰从最底层抽出一个黑色的档案盒,上面贴着红色的 “封存” 标签。
“就是这个,” 周馆长把档案盒递给叶尘,“里面只有三页纸,当年我也只看过一眼,内容确实有点…… 诡异,你们看完后要尽快还回来,不能带出档案馆。”
叶尘接过档案盒,入手沉甸甸的。他打开盒子,里面果然只有三页泛黄的纸,字迹是手写的,有些潦草,标题是 “1996 年 9 月乌木岭林氏家族迁徙补遗”:
“1996 年 9 月 15 日,乌木岭林氏家族举家迁徙,仅留林氏次女(名林秀兰,即小李奶奶)。据林氏家族族长口述,迁徙原因系‘不愿再行血祭,恐遭天谴’。
补遗 1:林氏家族自民国初年定居乌木岭,世代以‘乌木血祭’供奉‘树神’(即树王),每年 9 月 15 日献祭家族未成年女性,以保岭内平安。1996 年 9 月,族长林振海发现‘树神’力量增强,需献祭成年男性方可满足,遂决定停止血祭,举家迁徙。
补遗 2:林氏家族迁徙前,将‘镇邪银锁’(家族传家宝,可压制‘树神’邪气)分为两半,一半由族长带走,一半留给林秀兰,嘱其‘若遇危机,可合二为一,暂封邪气’。
补遗 3:1996 年 9 月 16 日,县文化馆馆长赵山河曾来馆调取林氏家族档案,称‘需整理乌木岭文化资料’,后档案未归还,去向不明。”
“赵山河!” 叶尘看到最后一条,眼神一沉,“他在 1996 年就调取过林氏家族档案,说明他早就知道血祭的秘密,甚至可能参与其中!”
苏瑶快速用手机拍下补遗内容,叶婉清则仔细观察纸张边缘:“这纸张的材质和 1994 年林场日志的材质一样,都是当年县文化馆统一采购的,赵山河很可能是利用馆长身份,把林氏家族的档案偷偷藏了起来,为他后来的血祭做准备。”
周馆长在一旁听着,脸色越来越白:“原来…… 原来赵山河是为了这个!当年他来调档案时,我就觉得不对劲,他看档案的眼神太急切了,现在想想,他根本不是为了整理资料!”
叶尘问道:“周馆长,1996 年之后,还有人来调取过这份补遗吗?或者有没有人问过林氏家族的事?”
周馆长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这份补遗被封存后,除了你们,就没人再问过。不过 2010 年调查组来的时候,好像问过乌木岭的历史,但没提到林氏家族,我也就没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