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忆居的清晨,叶尘翻看着前一天的整改台账,眉头微蹙:“昨天整改的商户大多达标了,但得防止‘一阵风’——
今天我们做‘回头看’,重点查早市那两个未整改摊位、老城区小吃街的新商户,还有城中村外卖店的食材溯源,顺便把‘食安警示’模式推广到周边乡镇的小超市。”
柳若雪补充:“‘回头看’不能只看灯牌颜色,得查实际操作——比如油是不是真的每天换,食材台账是不是真的记,消毒流程是不是真的做。
长效机制得靠‘反复查、持续督’才能立住。”
九人依旧分三组:叶尘组去早市大棚“回头看”;柳若雪组去老城区小吃街排查新商户;吴莲组去城中村查外卖店溯源,再去周边乡镇推广模式。
出发时,凡尘镜的光芒比以往更沉稳,似在检验整改的“真成色”。
一、早市大棚回头看:红灯复绿,侥幸难藏
叶尘三人刚到早市大棚,就看到昨天那两个亮红灯的摊位——一个是卖咸菜的流动摊贩,一个是卖熟肉的摊主。
卖咸菜的摊主正蹲在地上叹气,她的警示灯还亮着红光,显示“咸菜无生产日期、露天腌制”;卖熟肉的摊主则偷偷换了个旧油桶,想蒙混过关,可警示灯依旧红着,显示“熟肉无检疫证明、储存温度超标”。
“老板,昨天让你给咸菜贴生产日期,怎么没弄?”叶尘问卖咸菜的摊主。她低着头说:“觉得贴不贴都行,没人会看……”郑蓉拿出提前印好的简易标签:
“我们帮你印好了标签,你每天早上腌好就贴上日期,装在密封罐里,灯就能变绿。”摊主接过标签,半信半疑地贴好,又把咸菜装进密封罐——刚盖好盖子,警示灯就变绿了。
她愣了愣,笑着说:“原来这么简单!以后我每天都贴!”
卖熟肉的摊主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以为换个油桶就能蒙混过关,可玲玲用仙力扫了一眼熟肉,警示灯的问题又多了一条:
“肉类来源不明,无法确认检疫情况。”叶尘给他看了隔壁摊位的检疫证明:“你看人家卖卤肉的,每天都从正规屠宰场进货,有检疫章,灯一直绿着,生意比你好。
我们帮你联系了屠宰场,今天就能送肉来。”
直到下午,屠宰场送来了盖着检疫章的熟肉,摊主又按要求调整了储存温度,警示灯才终于变绿。他擦着汗说:“以前总想着‘能混就混’,现在才知道,只有真合规,才能安心做生意。”
在大棚里转了一圈,叶尘三人还发现一个“新问题”:有个卖馒头的摊主,虽然灯是绿的,但操作时没戴手套。玲玲立刻在他的警示灯上点了一下,灯闪了闪,电子屏显示“操作未戴手套,建议立即整改”——
虽然没变红,但提醒的字样让摊主赶紧戴上了手套:“这灯连细节都能查,以后一点都不能马虎了。”
二、老城区小吃街:新摊挂牌,乱象早除
柳若雪三人来到老城区小吃街时,发现街口多了两个新摊位——一个卖油炸小吃,一个卖凉拌菜。
“新摊位也得挂‘食安公示牌’,不能因为是新来的就放过。”沈清薇说着,拿出公示牌准备安装。
油炸小吃摊主一开始不乐意:“我刚摆摊,还没赚钱呢,挂这牌子干啥?”柳若雪指着旁边的包子坊:
“你看那家包子坊,挂了牌子后生意比以前好,顾客就认这绿灯。”说着,苏瑶已经把牌子挂上,仙力注入后,灯亮红显示:“食用油疑似反复使用,炸锅未清洗。”
摊主脸色一变,赶紧解释:“这油是昨天刚换的,不是反复用的!”沈清薇凑近闻了闻:
“油里有焦糊味,肯定用过不止一次。我们帮你联系油脂厂,今天就能送新油,以后每天换一次,灯就能一直绿着。”
摊主犹豫了片刻,还是点头同意了。换完新油、清洗完炸锅,牌子果然变绿,路过的顾客看到绿灯,主动过来买了份炸串:“新摊子也有绿灯,应该挺干净。”
凉拌菜摊主就聪明多了。看到油炸小吃摊主的整改过程,他主动找柳若雪要了公示牌:“我知道这牌子是好事,帮我装上吧,我肯定按规矩来。”他的摊位灯一开始是黄色——这是仙力新增的“待观察”模式,显示“食材新鲜,但储存温度偏高”。
苏瑶给他递去一个冷藏箱:“用这个箱子存凉拌菜,温度降下来,灯就能变绿。”摊主赶紧把菜放进冷藏箱,没过多久,灯就从黄变绿,他笑着说:“这下放心了!”
到了中午,小吃街的新老商户都挂上了公示牌,绿灯占了八成,只有两家还在整改。
柳若雪看着热闹的街道,对沈清薇和苏瑶说:“只要把‘亮牌’的规矩立住,新商户也会主动合规,这样才能避免新的乱象出现。”
三、城中村与乡镇:溯源落地,模式推广
吴莲三人先到城中村的外卖店。昨天整改的麻辣口味外卖店和炸鸡类外卖店,公示牌都是绿色,但叶婉清还是想查一查“实际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