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忆居的晨雾刚散,院门口就停了辆旧自行车,骑车人是邻县的乡干部老秦,他裤脚沾着泥,脸上却满是愁容,手里攥着一份皱巴巴的“民生项目进度表”。
“叶尘小哥,这次的事,怕是比之前的职场难题都棘手!”老秦抹了把汗,往院里走时,脚步都带着沉重,“我们乡的三个民生项目,卡在乡里快半年了——
东河村的修路申请递上去,科员小李收了材料就没下文,问他就推给主任;西坡村的灌溉渠坏了,农业站说要等财政拨款,财政所说得先看维修方案,来回踢皮球;
还有低保复核,民政办的老赵总说‘不急’,老乡们天天来问,我这心里急得上火!”
他话音未落,石桌上的凡尘镜骤然泛起沉郁的灰雾,像蒙在实干路上的障翳,镜中画面透着股“不作为”的沉闷:
乡办公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科员小李正对着电脑刷新闻,桌上堆着未拆封的“东河村修路项目可行性报告”——
有人敲门问“报告啥时候能批”,他头也不抬:“这得问张主任,我只管收材料。”问话的村干部站在门口,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隔壁办公室的张主任,正泡着茶和人闲聊,提到修路报告,他摆摆手:
“我哪有空看这个?小李先梳理问题,他弄好了我再批。”两人互相推诿,报告在桌上躺了三天,连封皮都没拆;
乡农业站里,王站长拿着灌溉渠维修申请,眉头皱成一团:
“我找财政所问拨款,他们说没方案不给钱;找施工队做方案,他们说没拨款不干活,这不是死循环吗?”西坡村的村支书来催,他只能无奈地说“再等等”;
乡民政办里,低保复核表堆在墙角,办事员老赵跷着二郎腿玩手机:
“月底才截止,现在弄太早,反正早晚都能交。”来询问的独居老人李大爷站在门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低保证,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叹着气走了。
仙力指南的虚影破开灰雾,系统的声音比以往更凝重,带着股“拨乱反正”的力道:
【检测到凡间“基层庸懒怠政”危机。责任推诿、效率低下、漠视民需三类问题突出,导致“民生项目停滞、群众诉求难达、干群关系疏离”。需宿主们解决当前3起典型案例(责任推诿、效率低下、漠视民需各1起),完成“责任锚定、效能提升、民需响应”三重目标——以仙力破庸懒之弊,以实干树担当之风,让基层工作者重拾为民初心。】
“不是‘不归自己管’,是‘不想管’;不是‘没头绪’,是‘没上心’。”郑蓉看着镜中推诿的干部,语气严肃,“小李觉得‘收材料就完事’,张主任觉得‘有人先梳理就不急’,两人都忘了东河村的老乡还在走泥路;
王站长卡在‘拨款和方案’里,却没想着‘先去现场看看,方案和拨款同步推进’;老赵觉得‘月底交就行’,忘了李大爷这样的困难户,多等一天就多一分难。
这不是‘分工问题’,是‘担当问题’。”
叶尘攥紧了拳头,给老秦续上热茶:“今天咱们就去乡里,把这三件事一件件解决。责任推诿,就明确‘谁牵头、谁配合、啥时候完成’;
效率低下,就定死‘时间表、路线图’,一步一步推进;漠视民需,就从李大爷的低保复核开始,让老赵跟着我们去村里走一趟。”
柳若雪望着镜中叹气的李大爷,声音里带着坚定:“基层干部的椅子,是坐在老乡的心坎上的。
今天必须让这些干部明白,手里的权力是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推诿的。”
传送阵的莹光穿透灰雾,化作清亮的白光,像照进基层的一缕清风。九人跟着老秦,直奔乡办公楼。
一、乡办公室:拆了“推诿墙”,报告有了“责任人”
叶尘、郑蓉和柳若璃跟着老秦,先到了小李的办公室。
看到小李还在刷新闻,叶尘拿起桌上的修路报告,放在他面前:
“小李,这份报告交上来三天了,你为啥不梳理问题?”小李挠挠头:“我就是个科员,批报告是张主任的事,我梳理了也没用。”
“你是收材料的第一关,得先把报告里的缺项、疑问找出来,张主任批的时候才能更快,不然他看一遍发现缺东西,再打回来,耽误的还是东河村老乡的时间。”
郑蓉指着报告,“你看,这里没附村民意见汇总,那里的预算明细不清晰,这些都是你能先解决的。”
柳若璃悄悄在小李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白板上注入仙力。很快,电脑弹出“修路项目责任清单”,清晰标注:“小李(1天内):梳理报告缺项,联系东河村补村民意见和预算明细;
张主任(1天内):收到梳理后的报告,完成审批;老秦(3天内):协调施工队进场勘查。”
白板上自动浮现“项目进度跟踪表”,每完成一步,就能标注“已完成”,红色字体提醒“逾期未完成,需向乡领导说明原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