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忆居的竹窗下,几株新抽芽的柳枝在春风里轻轻摆动,嫩绿的芽尖扫过石桌上的仙力指南,留下淡淡的划痕。叶尘正翻看着“职场性别歧视”的解决记录,突然听见院中央的凡尘镜发出一阵刺耳的“嗡鸣”——不是以往的震动,而是像无数人在耳边争吵、谩骂,声音尖锐得让人头皮发麻,隔着镜面都能感受到那股冰冷的恶意。
他抬头望去,镜面映着一间杂乱的卧室:穿白色卫衣的女生林晓蜷缩在电脑前,屏幕上是她昨天发布的一条短视频——视频里她分享了自己的考研经验,却被评论区的恶意淹没:“长这么丑还敢发视频,不怕污染别人眼睛?”“肯定是走后门考上的,不然怎么会有时间分享经验?”“这种人就该去死,别浪费资源!”女生的手指在键盘上颤抖,眼泪滴在键盘上,晕开了一片水渍,她想删掉视频,却又被新弹出的私信刺痛——里面全是不堪入目的辱骂和诅咒。
“是网络暴力。”苏瑶端着刚泡的绿茶走过来,茶杯在手里握得紧紧的,指节泛白,“上次在凡间,看到一个博主因为推荐了一款平价护肤品,被网友骂‘恰烂钱’‘毁人皮肤’,最后被逼得注销了账号,听说后来还得了抑郁症。网络上的恶意,比刀子还伤人。”
柳若雪凑到镜前,看着女生通红的眼眶,指尖泛着淡淡的莹白仙光:“‘网络暴力’比之前的所有问题都更可怕——它藏在屏幕后面,施暴者不用露面,却能聚合成一股巨大的恶意,把人逼到绝境。之前解决‘职场性别歧视’用了30个案例,这个问题不仅要‘阻止伤害’,还要‘清除恶意’,更要让施暴者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她话音刚落,系统的提示在镜上亮起,字迹比以往更凝重,像是在对抗一股无形的黑暗:
【提示:“网络暴力(含恶意评论、人肉搜索、私信辱骂、谣言传播)”问题具有匿名性、扩散性和伤害性,其核心是“言论边界缺失”与“群体恶意煽动”,易导致受害者出现心理创伤(如抑郁、焦虑),甚至引发极端行为。需解决32起同类案例,且需覆盖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论坛社区三大场景,同时完成“清除恶意内容”“保护受害者**”“惩治施暴者”三重目标,方可开启永久性仙力。请宿主们务必守护网络清朗,还受害者一片净土。】
32起,还要覆盖三大场景、完成三重目标。九人对视一眼,都明白这是一场“净化战”——不能只删掉一条恶意评论,还要清除所有扩散的谣言;不能只保护一个受害者,还要建立起普遍的**保护屏障;更要让每一个敲下恶意文字的人知道,“匿名不是作恶的借口”。
“分三组,每组负责一个场景,每组解决10-12个案例。”叶尘合上仙力指南,指尖划过“清朗”二字,“我们的仙力要当‘净化滤网’,也要当‘防护盾’,既要过滤网络恶意,也要守护受害者的心灵,还要让网络空间恢复该有的温度。”
传送阵的莹光在脚下亮起,九人按照分工,散入了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与现实场景中。
负责“短视频平台”组的柳若雪和沈清薇,在一个热门短视频平台找到了第一个目标。22岁的女生林晓,就是凡尘镜里被网暴的考研博主。她的考研经验视频发布后,因为“说话语速慢”“妆容朴素”,遭到了大量网友的恶意攻击,甚至有人扒出了她的学校、专业,在评论区公开“喊话”,让她“滚出学校”。
沈清薇装作平台客服,联系了林晓:“您好,我们监测到您的视频下有大量恶意评论,我们会协助您处理。”林晓刚要说话,柳若雪趁机在林晓的视频后台注入了一道仙力——视频评论区里的恶意评论(含人身攻击、**泄露内容)突然自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淡绿的小字:“网络言论需遵守法律,恶意攻击他人将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平台的“网暴防护系统”自动激活,林晓的个人信息(如学校、地址)被自动打码,私信里的辱骂内容被自动拦截,并生成了“施暴者IP记录”。
林晓看着评论区里消失的恶意评论,又看到私信箱里的拦截提示,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却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终于有人为她挡住了那些恶意。她给沈清薇回了条消息:“谢谢你们,我终于敢再打开评论区了。”
“第一个!”柳若雪在心里记下来,看着林晓视频下慢慢出现的鼓励评论,轻轻舒了口气——这不仅是保护了林晓,更是给了所有被网暴者一个喘息的空间。
另一边,负责“社交软件”组的叶尘和郑蓉,在一款社交软件上找到了第二个目标。30岁的男生赵宇,是一名医生,因为在社交软件上分享了“疫情期间医生的日常”,被网友质疑“作秀”“博眼球”,甚至有人扒出了他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联系方式,每天给他们打骚扰电话,发恐吓短信。赵宇的妻子因为害怕,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赵宇也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请假在家休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