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辰时增兵抵三疆,矿区交接严规序
元启二十六年二月初六辰时,三疆大国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中原增兵的舰队已分别抵达三地——晶盐国盐湖港口,五千名身着防盐铠甲的士兵列队下船,肩上扛着粮草和加固哨塔的钢材;红木国雨林河道旁,五千名携防潮装备的士兵踏着登陆艇,手里握着监工手册;硫黄国火山滩,五千名穿防硫外套的士兵快步集结,身后跟着运送医疗物资的补给车。
东路军留守将领周平早已在盐湖矿区外等候,见到增兵统领李岩,立刻递上矿区名册:“共俘3500人,分10个劳作队,每队配5名管理兵;现有哨塔8座,铁丝网绕矿区三圈,昨日食盐产量780石,俘虏均按规矩三餐供应,无一人闹事。”李岩接过名册,跟着周平巡查劳作区——俘虏们正按小组铲盐,每人面前摆着半袋干粮,监工士兵站在哨塔上,手里握着名册记录工时,没有打骂,也没有懈怠。
同一时间,红木国雨林的交接现场,西路军留守将领老郑对着增兵统领王森展开地图:“3200名俘虏分驻5个伐木点,蒸汽传送轨已通到河道,昨日运出红木190根;释放的1800名平民里,有500人自愿留下当向导,熟悉每片红木林的位置。”王森走到伐木点,看到俘虏们正用绳子绑着红木,旁边的平民向导在指导如何避开树干结节——以前靠鞭子催的活,现在竟有了几分秩序。
辰时三刻,硫黄国火山矿的交接也在进行,中路军留守将领石刚指着矿道入口:“3800名俘虏分8个采矿队,蒸汽采矿机运转正常,昨日硫黄产量590石;医官每日给俘虏检查身体,防硫药膏按人发放,至今没有一人因硫黄中毒倒下。”增兵统领赵山走进矿道,看到俘虏们戴着简易防毒面具,跟着平民矿工学习辨认矿脉,脸上虽有疲惫,却没了往日的恐惧。
二、午时留守兵归队,舰队启航返中原
午时的三疆港口,交接仪式全部完成——留守的1500名士兵(每地500人)列队登上返程舰,身上的铠甲沾着盐霜、木屑或硫黄粉,却难掩归队的喜悦。周平站在晶盐国港口,对着李岩抱拳道:“后续俘虏劳作数据每日同步中枢,食盐运输按商路章程走,万无一失!”李岩回礼:“放心归队,这里有我们!”
返程舰鸣笛启航,与增兵舰队分道而行——晶盐国的返程舰朝着东方行驶,甲板上的士兵们望着渐渐变小的盐湖,有的拿出家书翻看;红木国的返程舰顺着河道驶出雨林,士兵们摘下防潮帽,感受着海风;硫黄国的返程舰离开火山滩,防硫外套被叠整齐收进背包。
赵峰站在“镇洲号”的舰桥,看着传讯器里三地交接完成的消息,对着二哥汇报:“留守兵已全部登舰,增兵接管到位,三疆矿区日产食盐780石、红木190根、硫黄590石,俘虏管理合规,商路第一船资源已驶往三洲中转仓。”二哥点头,对着扩音筒喊:“全军返航!目标——中原登州港!”
午时三刻,十二艘返程舰列成纵队,在海面形成一道白色航迹。士兵们聚在甲板上,有的擦拭武器,有的分享远征故事——从黄沙国到三疆,从破冰舰到蒸汽采矿机,这场跨越四洲的征伐,终于要画上句点。传讯器里传来中枢的消息:“登州已备好补给和休整营地,归队后全军放假三日!”欢呼声瞬间响彻舰队。
三、未时商路通三洲,资源流转惠民生
未时的三洲商路中转仓,热闹非凡——晶盐国的食盐刚运到,就被赤铜国的商队抢着下单:“以前晶盐国把盐卖得比铜还贵,现在民生署定的价,一袋盐只抵半块铜砂,以后再也不用怕百姓缺盐了!”红木国的红木刚卸船,黑铁国的造船工坊就派来工匠:“这么好的红木,能造十艘重载舰,三洲商路的船只会越来越多!”
硫黄国的硫黄运抵原油国时,军械坊的技工们早已等候:“有了充足的硫黄,火药产量能翻三倍,以后装甲车和火炮的补给再也不用愁!”民生署的官员们拿着账本,对着商队首领们宣读规则:“三疆资源按‘成本 薄利’定价,平民买盐、买木材享受半价,商队批量采购按季度结算,严禁囤积抬价。”
一个黄沙国的商队首领,捧着刚买到的食盐,激动地说:“以前我们在沙漠里,一袋盐要换一袋粮食,现在用同样的粮食,能买三袋盐,部落的老人孩子再也不用吃淡饭了!”未时三刻,传讯器弹出系统数据:【三疆资源接入三洲商路首日,交易额突破五千两,覆盖商队200余支,惠及平民10万人,三洲商税当日增收300两】。
四、申时中枢议新局,远征余利拓根基
申时的中枢坊,叶尘召集官员们围坐沙盘前,沙盘上标注着三疆与三洲的商路连线,旁边摆着资源产量账本。陆明捧着账本汇报:“三疆资源预计每月为中枢创收商税八千两,扣除增兵粮草和矿区管理开销,每月净余五千两;这些盈余可投入电力院研发新机器,或补贴农匠去三疆教百姓种耐旱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