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同·风波起·第六十章 全民系统全覆盖,中原大地换新颜
一、辰时捷报传宫阙,全民系统落万家
三月十一辰时,紫宸殿的晨钟刚歇,各州府的快马奏报便接连送入殿内。蓟州府知府周磊捧着泛黄的登记册,额角还沾着赶路的尘土,声音却格外响亮:“陛下!臣府所辖县域,凡年满十八的百姓,已尽数完成系统植入!便是偏远山村的老叟,也由儿孙搀扶着到乡衙登记,无一人落下!”
苏州府知府紧随其后,手中的竹简记满了数字:“臣府植入率已达百成!百姓皆言,有了这系统,查田税细则不必再跑县衙问胥吏,连寻邻县粮商交易,在脑子里便能说清,比逢年过节还畅快!”
叶尘抬手,殿壁上的全民系统总界面瞬时亮起:中原十八以上人口共计二亿八千万,系统植入完成率百分之百,“新手引导”习得率九十八,七成百姓已试着用系统查新政、发需求。
“甚好!”叶尘语气振奋,“这系统从不是朝廷的辖制之物,而是百姓手中的谋生帮手。传旨下去,各县衙外设‘系统辅教区’,选识字的后生帮扶不会操作的老人、残障者;再让总系统添‘生计板块’,加‘寻亲问友’‘邻里相帮’‘路引查询’的功用,让它更贴百姓日常。”
朝臣们齐齐躬身应下,户部尚书张谦望着界面上跳动的光点,感慨道:“往日办一桩粮米调运,需经乡、县、州三级文书往来,少说要半月;如今百姓在系统上直接对接,一日便能定妥,效率何止翻了十倍!”
二、午时田埂传笑语,农户借系统兴农
午时的江南稻田,日头正暖。农户李老汉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指在虚空中轻划——脑海里的系统界面展开“农务栏”,跳出总系统推送的“早稻防虫法”:“每亩撒草木灰十斤,夜中点松脂灯诱虫,可减虫害八成”。
“爹!俺按系统说的,在‘粮种供需区’寻到了邻县种户,他们的新稻种下午便用牛车送来,还说派懂行的农汉来教咱们播种!”儿子李二柱快步跑来,指着系统里的“约定详情”,“连运费都算好了,就五文钱,比咱们自己套车去拉省一半力气!”
不远处的打谷场,几个农户围着一台新造的收割机议论——这是村里的里正通过系统“众合采购”凑钱买的,二十户农家分摊银钱,比单独去县城铁匠铺买便宜三成。“往日买农具,要里正带着文书跑三趟县城;如今在系统上发个‘共买需求’,半天就凑够户数,银钱也由系统算得明明白白,半点不掺虚!”里正摸着收割机的木柄,笑得合不拢嘴。
田埂上的笑声飘远时,叶尘的脑海里,系统自动生成“农务日报”:单日农务咨询五十万条,粮种、农具共买订单十二万笔,农户互助消息超八十万条,早稻备种进度比去年快了四成。
三、未时工坊机器鸣,工匠借系统提质
未时的登州武器基地,老工匠赵铁山正带着徒弟们调试客运火车的车轮。他的脑海里,系统“匠作交流区”的消息不断跳动:江南铸匠李师傅发来“弹簧耐磨测试的法子”,说“在铁料里加少许锡,耐磨损度能增三成”;西北锻工王师傅附了张“火候控制图”,标注“蒸汽机阀门锻打时,火候需稳在一千一百℃”;连州府学堂里学工技的后生,也发来“车厢降噪的想法”,说“在木框间填麻絮,能减行车声响”。
“按李师傅的法子给弹簧加锡,按后生们的主意填麻絮!”赵铁山一边吩咐徒弟,一边在系统上标记“改进处”,“往日改进手艺,全靠‘师傅传徒弟,徒弟传徒孙’;如今天下的匠人都能在系统上说经验,这火车哪能造不好?”
隔壁的预制板工坊更热闹——坊主通过系统“工料供需区”,刚接了邻县造民居的订单,指尖一点便完成“调货申请”:砖窑的青砖、水泥厂的灰泥,都按系统算好的时辰送上门,刚好赶上工坊的出板节奏;缺的五十个帮工,在系统上发了条“招匠役”的消息,半个时辰就招满了,全是做过预制板的熟手。
傍晚时分,赵铁山的系统弹出提示:“客运火车短途试跑申请已批,明日可在州府铁路线试行”。他拍着徒弟的肩叹道:“往日批试跑,要跑工部、州府好几处;如今在系统上填个单子,半天就有回信,真是省了太多功夫!”
四、申时街巷人如织,商户借系统旺铺
申时的苏州府商业街,火锅店掌柜张屠户忙得额头见汗——他的脑海里,系统“订单栏”不断跳出新需求:“三号桌添一份牛油锅底”“城外农庄订五份麻辣小龙虾,申时三刻送到”。
“掌柜的,系统‘邻里帮’里,隔壁面馆的王掌柜说他面粉不够了,问咱们能不能匀二十斤,明日便还!”伙计小跑过来回话。张屠户点头:“匀给他!让他在系统上记笔账就行,都是街坊,不必见外!”
不远处的女装铺,铺主正对着虚空比划——系统“货卖天下”栏里,她把新做的棉旗袍样式传上去,配着语音说:“这旗袍用的是本地织坊的细布,领口绣了兰草,姑娘们若喜欢,在系统上点‘要货’,今日订明日就能送到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