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馆的温控系统发出沉闷的嗡鸣,制冷功率被推到极限。前一秒还弥漫着雨林腐叶湿气的空气,骤然被抽干、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干燥到刺鼻的沙尘味。视野里浓郁的绿意如同被橡皮擦抹去,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流动的金黄。
仿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眼前铺展开来。连绵的沙丘如同凝固的金色巨浪,在人工光源下泛着冷硬的光泽。热风卷起细沙,打在防沙镜上发出“沙沙”的碎响,像无数细小的刀子刮过。几株枯死的胡杨木模型斜插在沙丘间,扭曲的枝干如同伸向天空的鬼爪,投下破碎的阴影。空气里没有一丝水分,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吞咽滚烫的沙砾。
王文娟下意识地紧了紧领口,战术服内衬的吸湿材料瞬间变得干硬。她刚把直播镜头从湿漉漉的雨林苔藓上移开,此刻正对准一片巨大的新月形沙丘。镜头防沙罩边缘,还沾着几片没来得及清理的雨林蕨类孢子,在干燥的空气中迅速卷曲、发黄。
“卫星信号……不太稳定。”她对着耳麦低语,指尖在冰冷的触控板上滑动,调整着增益参数。屏幕右下角,代表雨林星光基金教室的实时小窗口一片雪花,孩子们模糊的身影和“文神哥哥加油”的呼喊声被刺耳的电流噪音取代。在线人数在258亿的峰值上微微波动,弹幕里“雨林娃断线了?”的疑问夹杂在“YX一百一十九连胜冲!”的刷屏中。
“沙暴干扰。”储俊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平静得像沙漠深处沉寂的岩石。他递过来一个驼皮水囊,囊身用粗犷的线条烙着沙漠星辰的图案,“孩子们用过的,里面是电解质水,加了点骆驼刺蜜,能防脱水。”他伸手帮王文娟扶稳微微晃动的三脚架,指腹不经意擦过她冰凉的手背,“沙丘背风面下藏着‘流沙触发栓’,沙鼠模型刚才踩过,炸开的沙刺差点掀翻它。”
王文娟接过水囊,沉甸甸的,带着一点残余的体温。她拧开囊口的木塞,一股带着微咸和淡淡清甜的气息涌出,勉强压下了喉头的干涩。“诸葛隽羽的分析表刚传过来,”她调出悬浮光屏,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据流,“沙漠战队的沙矛,矛身嵌了磁石,能在沙暴里稳定轨迹;矛尾缠的是双峰驼耳廓毛,据说能感知沙暴里的次声波,借乱流改变方向,比雨林的藤矛更难预判。”她顿了顿,指向一个动态红圈标注的区域,“他们的骆驼雪橇橇底部装了磁悬浮滑板,在沙面速度是我们的40倍。沙海中心那片‘鸣沙区’,电磁干扰最强,肯定是伏击点。”
储俊文的目光扫过分析表上“磁暴沙陷阵”的标注,没说话,只是从战术袋里摸出个扁平的金属盒。打开,里面是几片半透明的、印着细密网格的贴膜。“沙暴娃用沙蜥蜴皮和纳米纤维压的防沙贴,”他撕下一片,轻轻贴在王文娟的防沙镜内侧,“能过滤99%的PM2.5沙尘,还能减弱强光反射。”盒底压着一张皱巴巴的便签纸,上面是孩子歪歪扭扭的字:“文神哥哥,沙蜥蜴贴膜能看清沙暴里的星星!”
董立杰正蹲在滚烫的沙地上,用一把特制的刷子清理平底锅的锅面。新换的“荒漠抗磁断沙层”呈现出一种哑光的深褐色,锅面嵌着一千三百二十片带螺旋凹槽的合金钢齿,凹槽里填满了黑色的磁性阻尼材料。他往掌心倒了点刘怡萱递的防沙油膏,油膏带着浓烈的骆驼蓬草气味,搓开后形成一层透明的油膜。“这鬼地方,沙子带电似的,直往钢齿缝里钻!”他抱怨着,但眼神却比在雨林时更亮,带着一种猎手般的专注,“上次雨林差点让那带磁的藤矛绕后,这次得把磁干扰算死!”
刘怡萱跪坐在他旁边,正往98K的枪管上缠绕一种银灰色的金属箔带,箔带表面蚀刻着细小的电路纹路。“刚测了六十八组数据,”她声音有些沙哑,但异常清晰,“沙暴里的电磁乱流每1.8秒形成一次强涡旋,沙矛受磁力牵引,轨迹突变幅度最大可达3.5米。我调了‘磁涡补偿’,系数设在一百三十倍。”她帮董立杰把油膏抹匀在手背和腕部,又拿出一个驼绒编织的护腕,内衬是柔软的磁屏蔽材料,“沙暴娃说这个能减弱手腕处的磁感,稳定持枪。”她顿了顿,补充道,“李文昊在沙丘后盯着呢,说你刚才刷锅太用力,差点把磁性阻尼材料刮掉一层。”
董立杰嘿嘿一笑,趁她低头检查枪栓的缓冲装置,飞快地把一小袋东西塞进她战术裤的大腿侧袋——是烤得焦黄的沙枣干,裹在干净的驼胃膜里。“青训队用沙棘汁腌的,咸甜口,提神。”他压低声音。刘怡萱拍了下他的手背,没把沙枣干掏出来,只是从自己口袋里摸出一小片风干的骆驼刺叶子,轻轻别在他胸前的战术挂环上:“省着点力气,等下沙暴里找人,比打矛累。”
李文昊整个人几乎埋在沙丘背风面的阴影里,战术服外层覆盖着“动态沙色迷彩布”,能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色差。他含着一根特制的加热吸管,吸管末端连接着腰间一个小型制氧装置——沙漠的低氧环境比雨林的闷热更致命。耳麦里传来对手压低的声音,带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右前方‘骆驼刺’沙丘,三号触发栓装好了,等他们追沙鼠就启动‘流沙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