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青史照山河 > 第113章 秦地秋收核仓禀,魏陇创“竹篾分仓法”

处暑的秋阳斜照泾阳的官仓,秋收核仓站的木牍仓禀册旁,新添了三副用于分隔粮种的竹篾仓格——这是陈丈昨日连夜编的,每格高一丈、宽五尺,专用来分类存放不同品质的新谷。按《商君法·仓律》“处暑后‘需逐仓核验秋收储粮,新谷需‘分等存储(上谷留种、中谷入官、下谷留民)、仓廪需‘通风防潮(仓顶留三尺通风口)’,允许‘以谷换种(新谷一石换来年种籽八升)’,失职者补晒粮二十日’”,核验站还摆着青铜谷量(秦制一石容200升,刻“官用”印记)、竹制清谷耙(齿距二分防漏谷),旁边堆着三捆防潮用的芦苇帘,另有两瓮用于检测谷粒饱满度的清水——这是陈丈按经验准备的,谷粒倒入水中,饱满者沉底、空瘪者漂浮,分拣效率远胜目视。 赵承的青骊马刚停在仓前,就见仓吏陈丈举着一把漂浮的空瘪谷粒跑过来:“赵客卿!公孙大夫家的私仓,竟把上谷、中谷、下谷混在一起存储,还把官府发的竹篾仓格私藏起来,用破麻布隔开粮堆,昨夜下雨漏湿了半仓谷,上谷都沾了潮气!俺们村的农人为了分拣好谷,熬了两夜,眼都熬红了,他却让佃户去运私货,太不像话了!” 顺着陈丈指的方向,赵承看见旧贵族公孙儋正指挥家奴把混装的新谷往私仓搬,仓禀册上“分等存储”的记录旁,还留着未干的涂改痕迹。“公孙儋,《仓律》明载‘新谷需按品质分仓存储,上谷留种不得混潮,失职导致种谷受损需加倍补偿’,你家上谷混了三成下谷,竹篾仓格全被私藏,再不管来春播种就要缺种!”赵承翻身下马,弯腰从粮堆里捧起一把谷粒——既有饱满沉水的上谷,也有空瘪漂浮的下谷,与仓禀册上“上谷纯净”的记录严重不符,“再说你私藏三捆芦苇帘,连农人们检测谷粒的清水都被你家佃户弄脏,这哪是储粮,分明是糟蹋收成!” 公孙儋摇着蒲扇,扇面上沾着的谷糠簌簌掉落:“客卿有所不知,我家佃户忙着运私货,哪有功夫分仓?再说这谷混着存也不碍事,等运完私货再分拣也不迟!”他话没说完,陈丈突然将自家分仓的上谷倒入清水中——饱满谷粒全沉底,又指了指自家的竹篾仓格:“公孙大夫,你看俺家上谷单独存、中谷入官仓、下谷留自食,清水检测颗颗饱满!去年你家缺种,还是俺们匀给你的,今年咋还敢私藏竹篾仓格?” ## 一、主线:赵承督核仓禀,公孙儋创“芦苇隔潮法” 赵承让人取来青铜谷量与仓禀册,在公孙儋家的私仓核查:“你家十石新谷需分上谷三石、中谷五石、下谷二石,实际混存未分;三副竹篾仓格需立即归还;漏湿的两石上谷需重晒,赔偿农人种清水损失两瓮!”他又让人检测仓内通风——公孙儋家的仓顶通风口被木板封死,而陈丈家的仓顶通风口敞开,空气流通干爽,“这仓不通风,谷粒早晚要霉,你这是故意放任储粮受损!” 陈丈趁机演示秋收核仓的“三步创新法”:“第一步分拣,用清水检测谷粒,沉底的上谷留种、半沉的中谷入官、漂浮的下谷留民;第二步分仓,用竹篾仓格分隔不同品质的谷粒,上谷仓铺三层芦苇帘防潮;第三步通风,仓顶留三尺通风口,每日正午打开仓门换气。俺们村今年收了五十石新谷,用了五副竹篾仓格、二十把清谷耙、四十捆芦苇帘,谷粒没一袋受潮,就是按规矩来的!”说着他掏出自家的仓禀凭证,凭证旁还附着一小包饱满的上谷样本,“有这凭证,春耕时可优先申领官府贷种,你混存私藏,以后再想申请储粮物资都要受限!” 公孙儋看着仓禀册上的实测数据,又看陈丈布满血丝的眼,脸色终于变了:“那……那我现在分仓还来得及吗?佃户那边……”赵承让人搬来三捆芦苇帘、两瓮清水、三副竹篾仓格:“现在分还来得及,需分拣十石新谷、补晒两石上谷,私藏物资归还官府,另外教你个‘芦苇隔潮法’——把芦苇帘剪成三尺宽的长条,铺在仓底与仓壁接缝处,再在帘上撒一层干草木灰,比单纯铺帘防潮效果好两倍,还能防鼠咬。” 午后,公孙儋亲自帮着分拣分仓,佃户们则跟着陈丈铺帘防潮,公孙儋看着竹篾仓格里饱满的上谷,低声道:“之前是我贪懒混存,差点毁了种谷,以后肯定按实分仓。”赵承趁机在核仓站旁立起“秋收核仓示教牌”,新增“竹篾分仓步骤”“清水分拣法”“仓顶通风口示意图”,旁边标注“每三日查一次仓禀,发现谷粒返潮需立即通风”。他在仓禀册批注:“处暑核泾阳秋收仓禀,公孙儋私藏竹篾仓格、失职储粮,督其分仓并赔偿,教芦苇隔潮之法。”这行批注后来被赵珩整理东汉藏书时发现,旁注“战国秦秋收核仓创新法,见睡虎地秦简《仓律》附册”。 ## 二、支线·孟姬:魏陇储粮避苛吏,创“陶瓮留种法”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的储粮点旁,孟姬正带着农妇们用清水分拣谷粒。按李悝“尽地力之教”,“秋收藏粮需‘官府提供分拣工具、指导留种法,小吏不得额外索要‘储粮费’”,可负责物资的小吏宋九却抱着清谷耙说:“要借工具、学留种,每户得帮着修官府马棚,不然不准借,种谷坏了别怨我!” “宋吏,《法经·仓律》说储粮留种是官助农务,不能额外派活!”孟姬拦住他,举起自家分拣好的上谷——颗颗饱满沉水,装在陶瓮里密封完好,“你这清谷耙都是断齿的,还要人修马棚?俺们王婆家的三石上谷,差点被混进下谷,她男人还在修鸿沟运河,全家就靠这上谷留种,你这不是逼她难吗?” 宋九把清谷耙往地上一摔:“县府说马棚要加固,让大家搭把手,也是为了驿马安全,咋就不行了?要么修棚,要么别借!”王婆抱着刚分拣的上谷,眼圈泛红:“俺家去年因种谷混杂,出苗率低,今年说啥也要留好种,哪有功夫修棚?去年你家缺陶瓮,还是俺们匀给你的,今年咋还刁难人?” 孟姬突然想起外婆教的“瓮藏留种窍门”,结合近日分拣经验,创出“陶瓮留种法”:“大家别等官府工具了!咱们把分拣好的上谷晒干,装入陶瓮(瓮底铺三寸干沙土),瓮口用麻布扎紧,再涂一层黄泥密封,埋在院坝地下半尺,比竹篾仓格留种更防潮防鼠!”她带着农人们动手:壮丁们挖埋瓮坑、妇人们密封陶瓮,孟姬则教王婆“瓮藏要诀”:“每瓮装谷八成满,留两成空间透气,埋瓮时在瓮旁插一根芦苇杆通风,来春挖出来,种谷还跟刚晒的一样饱满。” 宋九看着农人们用陶瓮藏好的上谷,王婆挖开之前埋的小瓮,里面的种谷果然干爽,又看自己怀里没人要的断齿耙,脸涨得通红。他悄悄让人把新清谷耙、陶瓮与清水搬到储粮点:“之前是我不对,这些物资先给你们用,马棚也不用修了,要是缺芦苇杆,我再去县府申请!”孟姬笑着接过芦苇杆,教大家“通风杆插法”:“芦苇杆斜着插入瓮旁土中,一端通瓮内、一端露地面,既能透气,又能防雨水灌进瓮里。”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议储粮新规,纳入“民间分仓法”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份储粮报告。卫鞅指着秦地的核验记录:“公孙儋私藏竹篾仓格、失职储粮,虽非恶意,但也说明储粮监管有漏洞。去年因种谷混杂,秦地补种延误,减产二十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淳于越摇着蒲扇,翻开孟姬的“陶瓮留种”记事与赵承记录的“竹篾分仓”法,眼前一亮:“卫客卿,魏地孟姬的‘陶瓮留种’、秦地陈丈的‘竹篾分仓’,都是民间摸索出的实用法子!《孟子》云‘谷不可胜食也,则民养生丧死无憾’,若官府能把这些民间分仓、留种法纳入储粮规范,再让农人代表参与监督,既能保证种谷品质,又能减少浪费。” 赵承这时推门而入,把“秦地竹篾分仓”与“魏地陶瓮留种”的记录递过去,还带了一份用陶瓮藏过的种谷样本:“臣有一议,可设‘秋收储粮双保制’:其一,秦地设‘核仓指导站’,每乡派两名老农教‘竹篾分仓法’‘清水分拣法’,失职者补晒粮并加罚;其二,魏地设‘留种便民点’,官府提供陶瓮、竹篾,推广‘陶瓮留种法’,小吏派活者调离,贫户缺种可申请‘官府借种’。” 卫鞅看着记录上“公孙儋分仓”“宋吏送物资”的记载,又拿起种谷样本查看饱满度,点头道:“双保制可行!还要把‘竹篾分仓’‘陶瓮留种’写入《仓律》附册,让各地学习;另外规定,储粮核验必须有农人与仓吏共同签字,再出现混存私藏、刁难农户,小吏直接革职,贵族需公开致歉并加倍补偿!” 淳于越起身作揖:“善!储粮留种是春耕的根本,官府多听民间智慧,多做实事,种谷能留好,农人能安心,这才是变法的本意。

喜欢青史照山河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青史照山河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