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青史照山河 > 第21章 秦地防虫害查截留,魏农熬药抗苛征

夏末的热风裹着虫鸣掠过秦地,泾阳县的粟田已显蚜灾迹象——有的苗叶被啃得卷成筒,有的穗尖沾着虫粪,可官府发放的防虫药草(艾草、苦楝叶)却在公仓外断了供。旧贵族甘茂(甘龙侄孙,爵为“公士”)暗中截留三百斤药草,只给农人发少量干枯的残枝,还散布“虫灾自生自灭,药草无用”的流言,想借“虫灾减产”削弱新法公信力(按《商君法·农律》,防虫不力致减产,地方官吏需追责,贵族截留药草同罪)。赵承骑着青骊马走在泛着蚜虫的田埂上,马背上驮着两卷核心物事:一卷是《商君法·农律》防虫篇抄本,竹片上“官府供防虫药草、截留一斤罚粟十斤”的朱字被虫鸣衬得愈发清晰;另一卷是“防虫工具册”,记着“虫情观测盒(竹制,诱捕蚜虫测密度)、药草熬煮罐(陶制,带滤网防渣堵)”的标准,每样都标着“依《泛胜之书·治虫篇》改良”的注脚。他腰间的“查田符”旁,新添了铜制“药草核验秤”(最小刻度一两,校验药草重量),这是商鞅推行“农事防灾”的关键环节——夏末防虫决定秋熟成色,旧贵族却想借“灾荒”否定变法,赵承此行,便是要让《农律》的“药草普惠、虫灾可控”,落在熬药的咕嘟声里。 ## 一、主线:赵承泾阳查药草,甘茂截留遭重处 公仓的药草发放点围着焦虑的农人,甘茂的家奴守在仓门,只给递来“残枝申领单”的农人发药,完好的药草被锁在私库,库门贴着“甘氏宗族备用”的木牌。见赵承来,甘茂赶紧摇着羽扇迎上来,手里还捏着片枯艾草:“赵客卿来得正好,今年蚜虫少,药草够不着采,只能发这些残枝,俺们宗族先试熬药,有用再给农人发!” 赵承没接他递来的“试熬册”,而是让小吏取出“虫情观测盒”——盒里已诱捕二十只蚜虫,小吏报:“每亩蚜虫超百只,属‘重灾’,需每亩用鲜艾草五斤、苦楝叶三斤熬药喷洒!”又用“药草核验秤”称了农人手里的残枝:“这枯艾草含水量不足三成,熬药无效,你私库的三百斤鲜药草,是要私用还是变卖?” 甘茂脸色骤变,却强辩:“这是官府给的‘宗族优先试药权’,商君令没说不让贵族多领!”赵承当即让秦兵开箱查账——公仓原存药草五百斤,农人才领了两百斤残枝,剩余三百斤鲜药草全被甘茂锁进私库,小吏还从甘茂书房搜出“药草私卖契”(卖给邻县贵族,每斤换铜贝三钱)。“你敢私卖官发防虫药草!”赵承展开《农律》,对着围观的农人高声念:“商君令‘截留防虫药草一斤,罚粟十斤;私卖者,爵降为庶人’。你截留三百斤,该罚粟三千斤,夺爵为民——你要抗律?” 农人们顿时哗然,有的举着卷叶苗喊“俺家苗快被虫吃光了”,有的拍着私库门喊“还俺们鲜药草”。甘茂急得扯碎私卖契:“俺是甘龙后人,你们敢动俺?”里正却上前一步,手里捧着全县农人的“虫灾申诉状”:“甘茂截留药草致虫灾蔓延,俺们都能作证,你要是再闹,俺们就随客卿去咸阳,把虫情呈给大良造!” 甘茂见众叛亲离,瘫坐在药草堆里——甘龙残余想借虫灾否定变法的图谋,终究败在实处。赵承让小吏重新发放鲜药草,还教农人“药草熬煮法”(艾草、苦楝叶按5:3比例,加水煮半个时辰,滤渣后趁热喷洒),在“防虫工具册”上批注:“泾阳夏末防虫害,甘茂截留鲜药草三百斤,借旧族势谋私,赖虫情观测与农人证而破之——新法之防灾,不在药多,在让农人得实效,贵族若靠灾荒毁法,纵有旧名亦难成。” 查完药草,赵承又去看防虫现场——农人用陶罐熬着药,蒸汽裹着艾草香飘满田垄,蚜虫沾药即掉,他让小吏把“防虫成效”记进《商君法》实施记录:“药草普惠则虫灾控,虫灾控则秋熟稳,此为变法之要。” ## 二、支线·农人孟姬:魏地熬药争药草,郑五苛扣遭驳斥 同一时刻,魏国曲沃县的药草发放处,孟姬正攥着“防虫药草凭证”(木牍刻“五亩田领鲜艾草二十五斤、苦楝叶十五斤”)排队,可小吏郑五只给她发十斤干艾草,还说“今年药草少,每户减六成,想领鲜的得缴铜贝五枚”。 “郑吏,李大夫的‘尽地力之教’写着‘防虫药草足额发,不征分文’,你咋只给干的还收钱?”孟姬赶紧掏出药草令抄本,阿大也帮着指苗叶:“娘,俺家苗上全是虫,干艾草没用啊!” 郑五把陶瓮往案上一摔:“令是老的,药草是新的!县府说今年采得少,就得减发加价,要么拿干的,要么别领!”邻村的张伯刚领完药草,听了这话急得直拍腿:“俺家十亩田,这点干艾草喷半亩都不够,秋熟要绝收了!” 孟姬忽然想起里正手里有“魏地防虫药草发放细则”(李悝亲批“鲜药草优先发农户,残枝留官府用”),赶紧让阿大去请里正。里正赶来后,展开细则竹简对着郑五念:“你这是私扣鲜药草!干的得换鲜的,收的铜贝得还给农人,不然就去安邑告你!” 农人们也围过来,有的举着干艾草喊“俺们都只领了干的”,有的去搜郑五的库房——果然搜出两百斤鲜药草,都是郑五私藏的。郑五见抵赖不过,只好把鲜药草拿出来,还把铜贝退了回去:“算你们厉害,下次再也不给你们发药草了!” 孟姬抱着鲜药草,和阿大往家走,路上还教流民出身的王二熬药:“水要没过药草,煮到汤变绿,喷的时候要沾到叶背,蚜虫都在那儿。”到家后,她用陶罐熬着药,阿大帮着往苗上喷,蚜虫很快掉了一地。夜里,她在“农事记”上刻:“曲沃夏末防虫害,郑五苛扣鲜药草发干枝,众农人借细则争回足额。尽地力之教,若吏私扣防灾物,再勤的农也难抗灾。”刻完,把记藏在熬药罐旁的陶盒里——这是她能守住的,最实在的抗灾希望。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议灾辩民生,儒法调和安农事 咸阳的“防虫议坛”上,烛火映着两卷对立的竹简——淳于越的《民间抗灾论》与法家弟子卫鞅(同族)的《官府统灾策》。赵承坐在台下,手里攥着泾阳防虫记录和孟姬的药草记,这是他特意带来的“实证依据”。 “秦要控虫灾,就得官府统管药草!”卫鞅敲着策简,声音洪亮,“甘茂截留药草,若不重罚,贵族都学样,农人没药草抗灾,秋熟哪来粮?新法的‘农律’,就得严!”淳于越却摇了摇头,展开《孟子·梁惠王下》抄本:“卫客卿只知‘统管’,不知‘顺农’。泾阳农人会熬药却缺药草,孟姬有经验却被苛扣,若官府只发药草不教技法,药草再多也白费——《周礼》云‘以俗教民,则民易从’,防虫该让农人传经验,官府补物资。” “那你要官府放权?”卫鞅冷笑,“农人懂啥防虫,乱熬药会毁苗!”淳于越指着赵承的记录:“不是放权,是‘官供物资 民传技法’。泾阳流民有‘艾草驱蚜’的土法,魏地孟姬会‘苦楝叶熬煮’,官府可把这些技法编册推广;药草按户足额发,不让小吏苛扣——这是‘官民协同抗灾’,不是只靠官府。” 赵承忽然站起身,把泾阳防虫和孟姬争药草的事读出来:“甘茂严罚后,药草普惠;孟姬得鲜药草,虫灾即控——新法的防虫,缺的不是‘严罚’,是‘协同’,缺的不是‘物资’,是‘信任’。”这话让台下的秦吏们沉默——此前他们只盯着“官府主导”,却没算过“农人的经验”才是抗灾的根基。 卫鞅虽不服,却也承认“民传技法可行”。散场时,淳于越递给赵承一卷《管子·度地》抄本:“里面说‘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秦的农律,若能加‘民间抗灾技法推广’一条,防虫会更有效,这才是‘长久防灾’。”赵承接过竹简,当即在《商君法·农律》旁加了段批注:“防虫之要,在严罚截留,更传农人技法,二者兼顾,方得虫灾控、秋熟稳。” ## 四、防虫实录藏民心,变法初心抗灾荒 深夜的泾阳县寺,赵承把秦地查截留、魏地争药草、咸阳议灾的事,都记进《商君法》实施记录。他先抄下孟姬农事记里的“药草之争”,旁注“魏地防虫之弊,不在药不足,在吏苛扣——小吏私藏比灾荒更伤农,防灾先正吏”;再记下甘茂的截留案例,注“秦地防虫之利,在破私藏、传技法,旧势纵有谋亦难阻抗灾实——变法之根,在农愿信,非只靠严律”;最后把淳于越的“官民协同”建议附在《农律》后,注“儒法之辩,非‘统管’与‘放任’之争,是‘救灾’与‘养民’之衡——秦要抗灾,需罚截留,更传技法,二者缺一,防灾难成”。 烛火快燃尽时,他想起白天在粟田看到的场景:农人熬药喷苗的专注,孟姬捧着鲜药草后的笑,淳于越辩论时眼里的“民生光”。这些画面,都被他刻进竹简——不是冰冷的防灾数据,而是带着农人抗灾温度的“战国防虫图”。 窗外,秦地的夜风带着艾草香,农人还在田垄旁守着熬药罐,曲沃县的孟姬已把防虫技法教给邻村,议坛的烛火已灭。赵承把竹简卷好,放在胸口,能听见药草核验秤的轻响——这是战国烽烟里,最实在的抗灾声音:有新法的严,有农人的韧,也有士子的仁。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声音记进青史,让后世知道,战国的变法里,不仅有“强邦”的雄心,更有“助农抗灾、保秋熟”的初心。

喜欢青史照山河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青史照山河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