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退出殿外。朱元璋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心中怅然——时不我待,自己还得多撑持些年岁。
要不然等朱标登基之后,能否平定外患真的很难说。朱元璋只能在生前尽力交给朱标一个没有内外忧患的大明,让他做个太平天子。
第172章 有喜
朝廷的命令传到北平,已是五六月份,可见古代通讯多么不便。
这还是军情紧急、传递迅速,并能找到确切部队所在的情况。若是大军出塞之后朝廷再有命令,等传达到军队时,恐怕仗都打完了。
自确定今秋要打仗,何秋就被朱棣拉去整理后勤,主要调配铁甲和火铳。
这是何秋最擅长的。他私下问朱棣,现在怎么不怕朱元璋索要高炉厂了?
朱棣意味深长地说,现在发现就算把高炉厂交给朝廷,朝廷也未必有人能完好运转。而且高炉厂每日铁料进出量巨大,想瞒也瞒不住了。
于是朱棣按照何秋先前的建议,将高炉厂整体迁至西山,利用当地煤矿大力炼钢。
何秋被拉到西山查看高炉,已经快两个月了。
这天,何秋蹲在高炉前,一边吃饭一边给欧雪岚和其他学徒讲解知识。
忽然看见何能被带到高炉旁,满脸喜色,小跑到何秋面前跪地拜倒,大声喊道:“恭喜老爷,夫人有喜了!”
何秋耳边原本轰鸣的高炉运作声,完全被这个消息取代。
他晕晕乎乎地站起来,一把抓住何能的肩膀大声问:“你说什么?”
何秋把何能拉到稍安静的地方,再次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何能笑容满面:“老爷,咱家夫人有喜了!”
何秋喜不自胜:“她有喜了,我有后了……”
一股巨大的幸福感包围了何秋。原本有些游离于此世的他,瞬间像是找到了根,一下子踏实下来。
从此,他何秋不再是孤家寡人、超脱世界的穿越者,而是真正在大明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了。
何秋高兴得不行,抛下高炉的工作哈哈大笑:“有赏,所有人都有赏!”
一旁高炉作坊的师傅们得知喜讯,纷纷上前道贺。只有欧雪岚脸上隐隐有些失落,何能警惕地看了她两眼,决定把这个发现告诉主母朱玉颖。
何秋还沉浸在有了后代的幸福中,完全没注意到这些。他匆匆吩咐欧雪岚几句任务,就骑马赶回家中。
进了良乡候府,一路上都是奴婢们的道贺声。何秋笑容满面,吩咐何能稍后集中发放喜钱,自己却脚步匆匆赶往后院。
到了后院,他的脚步又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只见妻子正躺在躺椅上闭目小憩。
何秋生怕吵醒她。绿珠刚要开口,就被何秋摆手制止了。
何秋轻步走到朱玉颖身旁,缓缓蹲下身子,侧耳贴近她的小腹。孩子还小,心跳还不分明,但他已感受到血脉间深深的牵绊。
一边是浅眠的朱玉颖,一边是他自己。
何秋忍不住轻轻环抱住她,内心的激荡渐渐平息。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有朱玉颖在的地方,就是他的归处。
他的动作惊醒了朱玉颖。她本就没有睡沉,睁眼见到何秋这般姿态,心头泛起甜蜜,便没有作声。
过了一会儿,见他依然不放手,朱玉颖脸上微微发烫,大白天的,家里还有仆人在,这样抱着实在羞人。
她忍不住娇声唤道:“夫君……”
何秋回过神,抬头见她娇媚的模样,心头一动,俯身一把将她抱起,笑道:“颖儿,我们进屋慢慢聊。”
朱玉颖轻声惊呼,边上的绿珠看得满脸通红——老爷也太不讲究了。
何秋抱她进了卧室,不一会儿,便是一番白日缠绵。
风停雨歇。
何秋躺在床上,呼吸粗重,脑中一片空白,已入贤者时间。
几个月未曾发泄,这一回可真是被自家娘子榨得干净。
古人说得对: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起初是何秋占得上风,到后来却换成朱玉颖翻身做主。几个月不见,又怀着身孕,她显得格外情动。
何秋无奈道:“别闹,我实在累了。”轻轻推开她仍在探索的手,生怕再来一回。
朱玉颖嘟起嘴,耍起小性子:“哼,你在外头是不是有人了?是不是欧雪岚?你身为良乡候,若真喜欢,就纳她入府吧,我也不是爱计较的人。”
何秋大呼冤枉:“我忙得脚不沾地,哪有心思?再说,刚才你不也试过了?我可是养精蓄锐得很。”
朱玉颖把头靠在他胸口,捏着一缕发丝轻撩他的肌肤:“人家随口说说嘛,也是逗你玩的。不过欧雪岚的事我是认真的,夫君若有意,不妨收了她。”
何秋心头微动,欧雪岚姿色身段确实不俗,若真收进房中……
转头瞥见朱玉颖狡黠的笑容,他心头一凛,正色道:“颖儿想多了,我心里只有你一个,可别胡思乱想。”
朱玉颖这才满意,不再提这事,却又说起另一桩:“别的我不管,但接下来大战,你要协理后勤。这趟出去,一定要带上我,别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你几个月不在,我不舒服,你也会寂寞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