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消息,但上头已来过几回,想必快有对策了。”
“原来如此,你们忙吧。”
贾颜转身回城,径直走向附近一家粮店。
不多时,他买下一车粮食,特意让店家将粮食分成二三斤一袋,装车备好。
一切准备妥当后,贾颜直接购置了一辆马车,将粮食尽数装入车厢。
既然要仗义疏财,又没规定数目,那送一百两银子与两三斤米粮,应当无甚差别吧?
为了快速积累经验,自然是每次付出越少越好。
他驾着马车驶出城门,径直朝流民聚集处行去。途经流民群时,便从车厢取出一袋米,随手抛向人群。
这袋陈米约莫两三斤,谁抢到归谁!
这声吆喝顿时吸引了所有流民的目光。首袋米刚落地,便有数人争相伸手,最终被一个壮汉夺得。那人急不可待地扯开布袋,随即放声大笑:真是白米!虽是陈米,照样能填饱肚子。多谢公子恩德,公子福寿绵长!
仗义疏财×2
见系统中仗义疏财的经验值增加一点,贾颜顿时精神振奋。仅用两三斤米就能换取一点经验,简直再划算不过。车厢里还堆着百余袋米粮呢。
今日定要将仗义疏财的经验刷满百点,看看第二阶段能带来何等惊喜。
收到系统提示后,贾颜再无顾忌。他稳坐马车,双手轮番将米袋抛向人群。每有一袋米被人接住,仗义疏财的经验值便上涨一点。
数值很快攀升至二三十。远处观望的民众见他当真在抛洒米粮,纷纷涌来。但马车行进迅疾,未等众人围拢,已驶离人群,只留下零星米袋散落各处。所幸米袋扎得结实,无一破损。
后方目睹全程的王仁等人瞠目结舌。
大哥,这就是你说的仗义疏财?
说实在的,小弟觉得这分明是败家行径。
谁说不是?转眼就抛出去多少袋了?专为抛米还买辆马车,这不是闲得发慌?
我平日也算挥霍,可跟他比简直小巫见大巫。买这么多米就为这般糟蹋?
记得家母也曾施粥赈济流民,图的是个好名声。可这小子在做什么?瞧那些没抢到米的,眼神都快把他生吞活剥了。
这哪是仗义疏财?根本是在招恨!
果然是个败家子。别人施恩积德,他行善反倒败名,真叫人开眼。
大哥,现在你要我借钱给他,我举双手赞成。只要他肯立字据,倾家荡产都借!
算我一个!这小子准是脑子缺根弦,坑他的钱等于造福苍生啊!
王仁回过神,无奈摇头。他自知不是读书料,也算不得良善之辈,可如此荒唐事却闻所未闻。旁人施舍流民换得感恩戴德,唯独他惹来满腔怨愤。
不过王仁比旁人知晓更多内情。
贾颜回想起贾先生曾言,当初规劝贾颜便是要他自毁声名,做个浪荡公子。
如此思量,今日这厮的行径便说得通了——他不正是要糟践自家名声,当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么?
妙极!既然你自甘堕落成了败家子,往后缺银子时,自然只能寻我借贷。
诸位不必理会他如何挥金如土,横竖他确实照做了。虽手段不甚高明,却无碍于他散财之名。待他囊空如洗之际,正是我等放贷的良机,定要让他有本钱继续挥霍,坐实这败家子的名头。
众人闻言哄笑。
殊不知这番密谈尽入贾颜耳中。
听着众人议论,贾颜嘴角微扬。
棋局已开,连这群纨绔都认定他是个败家子,这恶名算是坐实了,也算不负贾雨村所托。
更重要的是,这般行事绝不会引起上头注意。
旁人施粥能博美名,他若效仿却会招祸。
寻常百姓或沽名钓誉者收买人心无妨,唯独像他这般出身贾府的,若敢明目张胆笼络民心,难保不会惹得龙颜震怒。
当今圣上被太上皇压制多年,最忌有人图谋不轨。即便他不过是贾家旁支,一旦有收买民心之嫌,必遭猜忌。
此刻他尚需韬光养晦,待羽翼丰满时,再与天子对弈不迟。
眼下他只盼着将仗义疏财之事做到极致,待功德圆满,自可开启新的机缘。
岂料命运弄人——他竭力避开天家耳目之际,御案前已摆上了关于他的密报。
忠顺王手持卷宗直入御书房,侍卫皆不敢拦。
皇帝正批阅奏章,见状笑道:十三弟今日怎有雅兴来此?前日不是还说政务烦冗,不肯为朕分忧么?
臣弟虽不愿理政,却知治国需有强健体魄。龙体安康,方能日理万机。
朕岂不知此理?只是习武强身非一日之功,待卿先替朕理政,朕再......
皇兄且慢,忠顺王打断道,臣弟此来,正为献上不修内力亦能强身的妙法。
“绝无可能!若有此事,我岂会不知?先前已派人查探过类似之法,一无所获,你这话叫我如何相信?”
忠顺王唇角微扬,将一叠厚厚的文书置于案上。
“信与不信,不在我,而在皇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