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的二月,本该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然而自司隶地区传来的消息,却让整个天下笼罩在了一层前所未有的严寒与血腥之中。那曾经象征着大汉荣耀与文明巅峰的帝都洛阳,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浩劫。
洛阳,相国府。
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尽管关东联军主力尚在酸枣逡巡不前,彼此猜忌,但孙坚那支来自南方的先锋军,却以其悍不畏死的锐气,接连取得了几场小胜,其兵锋已威胁到梁县一带,如同一根越来越近、越来越烫的钉子,扎在董卓的心头。加之并州、河东等地亦有不安迹象,这位以残暴着称的西凉枭雄,内心深处第一次泛起了强烈的不安。
(董卓内心:关东鼠辈虽众,不足为虑!然孙坚此獠,勇猛难当,乃心腹之患!洛阳地处四战之地,关东联军若四面合围,吾虽勇,亦难久持。不如……西迁长安!借崤函之固,效仿当年强秦,据险而守,待关东联军内讧自溃,再东出而取天下!)
迁都之念既起,便如毒草般疯长。他将心腹谋士李儒召至密室商议。李儒,字文优,面色苍白,眼神阴鸷,最擅揣摩上意,出得皆是毒计。他闻听董卓之意,非但不劝阻,反而抚掌阴笑:
“相国明鉴!洛阳繁华,然非立业之基。且城中公卿,多与关东通声气,留之必为内应。不若尽迁往长安,一则避开关东兵锋,二则可借此良机……”他眼中闪过一丝狠辣,“尽收洛阳财富,铲除异己!更可效楚霸王故事,焚毁宫室,坚壁清野,使关东联军即便到来,亦只得一片焦土,无处立足,无功自散!”
“好!好计!”董卓闻言,凶睛放光,大为兴奋,“便依文优之策!迁都长安!”
一道冷酷至极的命令,从相国府发出,如同死神的宣告,瞬间席卷了整个洛阳城及周边地区。
驱民西迁,白骨塞路
迁都并非简单的官府搬迁。董卓下令,强制洛阳城内及周边郡县的数百万官民,全部随驾西行!一时间,洛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绝望。
西凉军士如狼似虎,冲入每一户人家,不分贵贱贫富,强行驱赶。稍有迟缓或反抗者,立毙当场。哭喊声、哀求声、咒骂声、兵刃入肉声、房屋倒塌声……交织成一曲人间地狱的悲鸣。
从洛阳到长安,路途遥远,关山阻隔。时值春寒,粮草匮乏。被驱赶的百姓扶老携幼,如同牲口般被西凉骑兵鞭策着前行。冻饿而死者、被践踏而死者、因病而死者、因绝望而自尽者……不计其数!尸体被随意抛弃在道路两旁,任由野狗豺狼啃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在这条通往长安的官道上提前上演。积尸盈路,臭秽满途,昔日繁华的京畿要道,化作了人间鬼域。
烈焰焚城,文明浩劫
就在驱民的同时,另一场更加疯狂的暴行开始了。董卓下令,纵火焚烧洛阳!
首先遭殃的是巍峨壮丽的皇宫建筑群——南宫、北宫、永安宫……这些凝聚了东汉近两百年心血,象征着帝国无上权威与文明结晶的宫殿楼阁,被泼上猛火油,投入无数火把。冲天烈焰腾空而起,黑烟滚滚,遮天蔽日,百里之外可见。殿宇倾颓,雕梁画栋化为焦炭,无数珍贵的典籍、档案、礼器、珍宝随之灰飞烟灭。
紧接着,火势蔓延至中央官署、三公府邸、太学、明堂、灵台……所有象征着大汉政治、文化、礼仪中心的建筑,都被付之一炬。然后是无数的民居、市集、寺庙……董卓下令,洛阳城内外二百里内,所有房屋,必须烧毁!“室屋荡尽,鸡犬不留”!大火连绵数月不熄,昔日“宫阙崔巍,溢郭辐辏”的天下名都,化为一片触目惊心的焦土废墟。空气中弥漫着焦糊与尸臭的混合气味,经久不散。
掘陵盗宝,人神共愤
这还不够!为了搜刮更多的财富,满足其无穷的贪欲,并彻底摧毁汉室的象征,董卓做出了更为丧心病狂、人神共愤的举动——他命令义子吕布,率领并州军, systematicly 地发掘洛阳周边的皇陵与公卿坟墓!
无论是东汉诸位皇帝的陵寝,还是历代功臣贵族的冢墓,皆未能幸免。吕布麾下的兵士如同地狱来的恶鬼,挥舞着锄镐,砸开陵墓石门,将陪葬的金银珠宝、玉器古玩洗劫一空。帝后的尸骨被随意抛掷,与朽木烂泥混杂在一起。数百年的安宁被打破,祖先的尊严被践踏到了极点。此举不仅激怒了活着的汉臣,更是对华夏传统孝道与死者为尊观念的彻底背叛,其恶行,罄竹难书。
……
当洛阳焚毁、迁都暴行的详细情报,经由“幽影”不惜代价、穿越重重封锁传至右北平土垠城时,整个郡守府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冲天怒火!
刘和手持那份字字染血、仿佛带着焦糊气息的密报,他的手指因极度用力而指节发白,身体微微颤抖。他不是没有心理准备,知道董卓残暴,知道历史上有此一劫。但当这惨绝人寰的细节如此真实、如此具体地呈现在眼前时,那种源自灵魂的震撼与愤怒,依旧如火山般喷发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