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散尽,赵康已在庭院中铺开了《万剑净化阵》的拓本。泛黄的帛书上,古老的篆字在晨光中若隐若现,那些残缺的节点如同一个个谜题,等待着被解开。
他蹲在石桌前,指尖顺着阵法的纹路缓缓滑动,口中低声呢喃:“引剑元于阵眼,聚灵力于八方,化煞气于无形……此处应有一道主脉连接东西二阵,可为何会突然中断?”
拓本上,代表阵法主脉的线条在西侧突然消失,留下一个模糊的墨点,像是被虫蛀过,又像是当年记录者故意留白。赵康盯着那个墨点看了许久,忽然想起《融剑经》中“剑势如水,遇阻则绕,遇空则补”的道理。
“或许,这里并非断裂,而是需要借助外力补全?”他心中一动,取来笔墨,试着用不同的线条连接断点——或如直线般刚硬,或如曲线般柔和,或如折线般顿挫,但无论哪种,都与周围的纹路显得格格不入,仿佛硬生生塞进的异物。
“不对……”赵康摇了摇头,将刚画的线条抹去。《万剑净化阵》能被称为蜀山至宝,必然有其精妙之处,补全之法绝不可能如此简单。
他起身走到院外,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剑山。晨光中的剑山,剑元光柱比往日更加清晰,那些堆积如山的飞剑仿佛在缓缓呼吸,每一次吐纳都牵动着整个蜀山的灵气流转。
“万剑净化阵,引万剑之力……”赵康喃喃自语,“难道关键不在阵图本身,而在剑山?”
他忽然想起剑山深处的景象——无数飞剑、断剑、剑胚以某种奇妙的规律排列,它们的剑元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天然的大阵。或许,《万剑净化阵》本就是模仿剑山的天然阵法创造的,那些残缺之处,需要参照剑山的布局才能补全。
“去剑山看看!”赵康心中涌起一股冲动,转身便朝着剑山的方向走去。
再次踏入剑山,熟悉的剑压扑面而来,却比上次温和了许多,仿佛在欢迎他的到来。赵康没有急着深入,而是沿着山脚缓缓行走,仔细观察着飞剑的排布规律。
他发现,剑山的飞剑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玄机——东侧多为刚猛的战剑,剑元炽烈如火焰;西侧多为灵动的灵剑,剑元柔和如流水;南侧多为厚重的防御剑,剑元沉稳如大地;北侧多为迅捷的刺客剑,剑元锐利如寒风。
“东西南北,对应水火土风?”赵康心中微动,取出《万剑净化阵》的拓本对照。阵图上的八方节点,恰好与剑山的四方属性隐隐对应,只是缺少了将四方剑元融合贯通的枢纽。
他顺着剑山的脉络向深处走去,来到上次感悟剑意的断剑堆前。这里的剑元最为驳杂,却也最为浓郁,无数不同属性、不同年代的剑意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
“就是这里!”赵康忽然明白了。剑山的天然阵法,正是以这些断剑为枢纽,将四方剑元融合转化,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环。而《万剑净化阵》的残缺之处,缺的正是这样一个“融合枢纽”。
他立刻取出笔墨,在拓本的断点处画下一个螺旋状的纹路——那是模仿断剑堆中剑意漩涡的形态。当最后一笔落下时,拓本上的阵法纹路忽然亮起微弱的金光,原本断裂的主脉仿佛被激活,与周围的节点隐隐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成了!”赵康心中一喜,连忙将这个发现记录下来。
接下来的几日,赵康往返于剑山与庭院之间,一边观察剑山的天然阵法,一边完善《万剑净化阵》的拓本。他以剑山的四方剑元为基,以断剑堆的漩涡为枢纽,又融入了《融剑经》的融合理念,在阵图上添加了无数细小的支流,让不同属性的剑元能够相互转化、互补。
拓本上的金光越来越亮,阵法的脉络也越来越清晰,原本晦涩难懂的篆字仿佛活了过来,在他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流动的剑元运转图。
这日午后,赵康正在完善阵法的最后一处细节,凌雪仙子忽然来访。她看到石桌上拓本散发的金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竟真的补全了阵法?”
赵康将拓本递给她,解释道:“并非补全,只是参照剑山的天然阵法,添加了一个融合枢纽,让四方剑元能够循环流转。”
凌雪仙子仔细看着拓本,越看越是心惊。赵康添加的螺旋枢纽看似简单,却恰好弥补了阵法的关键缺陷,让原本割裂的八方节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剑山的脉络隐隐呼应。
“以剑山为蓝本,以融意为枢纽……”凌雪仙子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异彩,“赵康,你这何止是补全,简直是赋予了阵法新的生命!”
她立刻带着赵康前往前殿,将补全的《万剑净化阵》呈给掌门。
掌门与长老们看着拓本上流转的金光,无不惊叹。玄尘老者抚着胡须,感慨道:“先师当年创造此阵,便是想以剑山为根基,却始终未能找到融合四方剑元的方法。没想到今日,竟被一个后辈弟子解开了难题,真是天意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