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三国:无冕之相 > 第122章 官渡战后,最强打工人开始内卷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秋,曹操于官渡以少胜多,大破袁绍十万精锐。消息传开,天下震动。袁绍仅率数百骑仓皇北遁,河北为之夺气,而曹操的声望则如日中天。

硝烟未散,尸骸尚待清理,但决定未来北方格局的谋划,已在胜利者的军帐中紧锣密鼓地展开。曹操的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他与郭嘉、荀攸等核心谋士立于巨大的山川舆图前,所有人的脸上虽带着连日征战的疲惫,眼神中却闪烁着胜局已定后的锐利与审慎。

“袁本初十万大军一朝尽丧,此确为不世之功。然,河北地广民丰,根基未伤,若使其退回邺城,凭其四世三公之余威,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曹操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邺城的位置上,声音沉稳而有力,“然,我军亦是疲敝之师,伤亡颇重,粮秣消耗巨大。此刻贸然北进,深入敌境,恐为困兽所噬,反失胜机。当下之要,在于巩固胜果,震慑河北,徐图后计。”

他环视帐内,一系列深思熟虑后的命令随之颁布,尽显其统筹全局的雄才大略。此部署,皆基于此前庆功宴上所定封赏,量才而用,因势利导:

命赵云及其所部平南军,进驻黎阳。此地乃河北门户,兵家必争。以赵云之稳健勇毅,统率这支百战精锐在此立寨,如同一枚楔子钉在袁绍门前,既可监视邺城动向,亦可作为日后北进之前哨。

张辽新晋裨将军,勇猛善战,甫至便阵斩文丑,令河北军胆寒。曹操令其领精兵镇守河内。河内西接并州,北望邺城,位置关键。以此锐气坐镇,足以屏障洛阳,威慑并州方向的潜在威胁。

徐晃新拜偏将军,沉稳善守。曹操使其屯兵于白马。此地是黄河重要渡口,亦是官渡之战初期战场。令其控制此津,既能保障黄河防线,也切断了袁军轻易南下的通道。

对新降之将张合、高览,曹操亦展现出用人不疑的气度。他亲自安抚,表张合为偏将军,令其协防延津一线;高览为裨将军,置于酸枣驻守。此二处皆属兖州东部要冲,将此二人置于此,既是对其能力的认可,亦是以河北之将守备直面河北之方向,含有深意。同时,将此二人置于河南腹地,远离其河北旧部根基,亦是稳妥的制衡之策。

至于历经苦战、伤亡颇重的于禁、李典所部,以及作为战略精锐、消耗亦不小的虎豹骑,则悉数调回许都周边进行休整、补充兵员装备。此举既能令精锐部队恢复战力,亦能拱卫京师,应对可能的内外之变。

此一番部署,攻守兼备,既有锐意进取之锋镝,亦有稳固后方之磐石。充分展现了曹操在取得空前大胜后,依旧能保持清醒头脑,进行长远战略规划的枭雄本色。

战略既定,大军分批调动。曹操则亲率主力,携大胜之威,浩浩荡荡凯旋许都。

许都城外人头攒动,欢呼如潮,迎接他们的英雄。然而,得胜归来的荣耀之下,是亟待梳理的庞杂政务与亟待抚慰的累累伤痕。甫一入城,周晏甚至未及回府沐浴更衣,便与曹操简短交代几句,径直打马转向尚书台。

尚书台内,依旧是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但空气中弥漫的细微紧绷,昭示着战后巨大的善后压力。荀彧正伏案疾书,眉宇间凝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凝重,案头公文堆积如山。听得脚步声,他抬头见是周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与了然,立刻起身相迎:“子宁?怎不先回府歇息?前线辛劳……”

“文若兄坐镇后方,统筹调度,才是真辛苦。”周晏摆手打断他的客套,径直走到那巨大的公文书架前,目光锐利地扫过,随即又转向墙上那张略显抽象和繁复的兖豫徐区域图。他眉头微蹙,显然对目前纯靠人力记忆和传统文书流转的处理效率不甚满意。

“文若兄,眼下千头万绪,需得换个法子。”周晏转身,语气果断,不容置疑。他随手拿起几份不同颜色的空白帛布,又寻来炭笔,就在荀彧那张宽大的公案旁的空地上铺开。

荀彧不解其意,但仍挥手让旁边侍立的书吏退下,亲自为周晏研墨,静观其变。

周晏运笔如飞,口中念念有词:“民夫调度、粮秣转运、伤员安置、军功核定、春耕保障……此皆燃眉之急,然亦有轻重缓急。”他笔下迅速勾勒出几个大小不一的方框,标上不同事项,又以不同颜色的线条连接、标注优先级。“此谓‘优先级调度’,依紧急与重要程度排序,集中力量先攻克关键节点,避免人力分散,疲于奔命。”

接着,他又在另一块大幅帛布上画出纵横网格,上方标注事项,侧方标注负责官吏与进度状态。“此乃‘数据看板’,所有紧要事务,何人负责,进展如何,卡在何处,一望可知。每日晨会,只需对此板半刻钟,便可掌握全局,及时调整,胜过翻阅无数卷宗。”

荀彧起初眼中仅是疑惑,但随着周晏的讲解与那直观图形的呈现,他脸上的神情逐渐由惊讶转为深思,再由深思化为由衷的赞叹。他指着那“看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妙哉!如此一来,纷繁政务,皆可量化、可视,脉络清晰,责任分明!子宁此法,化繁为简,直指核心,真乃……真乃经天纬地之才!彧……不如也。”他最后一句感慨,发自肺腑,看向周晏的目光中,除了以往的欣赏,更多了几分折服。

周晏淡然一笑,将炭笔丢开:“工具而已,关键在于使用之人。文若兄统筹之能,晏远不及。往后尚书台便依此框架运作,你我可省却许多徒劳功夫。”

两人当即召来核心属官,周晏亲自讲解新流程。起初官吏们面面相觑,但在荀彧的全力支持下,尝试半日,效率竟提升显着,原本嘈杂忙乱的尚书台,竟呈现出一种高效而有序的新气象。周晏与荀彧并肩立于“看板”前,低声交换着意见,配合愈发默契,将凯旋后的纷乱政务,梳理得井井有条。

直至日头偏西,周晏才将后续事宜彻底交给荀彧,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踏着夕阳余晖,返回那座已萦绕在心的府邸。

喜欢三国:无冕之相请大家收藏:(064806.com)三国:无冕之相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