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近南的决断来得比韦小葆预想的更快。就在青木堂会议后不到五日,这位天地会总舵主便悄然抵达京城,并在一个深夜,再次出现在了韦小葆的书房。这一次,没有试探,没有招揽,只有一场开诚布公的、决定青木堂乃至天地会未来方向的深谈。
陈近南带来了总舵的决议:鉴于韦小葆展现出的非凡才识与宏阔战略眼光,以及青木堂当前群龙无首、亟需强有力领袖带领转型的现状,特破格任命韦小葆为天地会青木堂香主!
消息传回青木堂,自然引发了不小的波澜。风际中等人虽然被韦小葆的理论所震撼,但要让一个年仅十余岁、且身居清廷高位的“娃娃”来领导他们这些刀头舔血的老江湖,心中难免膈应。但在陈近南的亲自坐镇与力挺下,加之玄贞道人、李力世等人的劝说,这项任命最终还是得以通过。
三日后,青木堂那间熟悉的密室,香主就任仪式简单而肃穆。没有张灯结彩,没有大排筵宴,只有堂内所有核心兄弟肃立,见证着这一刻。陈近南亲自将代表香主信物的令牌交到韦小葆手中,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期许。
韦小葆接过令牌,入手微沉。他转身,面向堂下神色各异的众人。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没有慷慨激昂的承诺,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便让所有人一怔。
“诸位兄弟,今日我接任香主,并非要带领大家去进行更多的刺杀与流血。”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而是要带领青木堂,进行一场彻底的组织优化与战略转型。”
他走到那块熟悉的木牌前,上面已经擦去了之前的涂画,变得一片空白。
“我们天地会,自创立以来,怀揣民族大义,矢志反清复明,其志可嘉,其情可悯。”他先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然而,纵观我会多年历程,虽英勇事迹不绝,却始终难成气候,甚至屡遭重创。原因何在?”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并非兄弟不够忠勇,也非目标不够崇高。究其根本,在于我们的组织形态落后,行动模式低效!”
这话如同巨石落水,激起千层浪。风际中忍不住就要开口,却被陈近南以眼神制止。
韦小葆不为所动,继续他的“就职演说”:“我们目前的状态,更像是一个松散的江湖联盟,而非一个有着明确目标、严密结构和高效执行力的组织。情报传递靠口耳相传,容易失真泄露;行动决策多凭一时意气,缺乏风险评估;资源调配依赖个人关系,难以形成合力;人员培养局限于武功传承,视野狭窄。”
他每说一点,就在木牌上写下一个关键词:信息壁垒、决策随意、资源分散、人才单一。
“这样的组织,如何与一个拥有庞大官僚体系、严密军事组织和相对完善后勤保障的清廷抗衡?我们每一次行动,几乎都是在以自身的无序,去冲击对方的有序,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这番冰冷直白的剖析,让在场许多老兄弟面色发白,却又无法反驳。他们回想过去的种种挫折,似乎确实都能从韦小葆指出的这些问题中找到根源。
“因此,”韦小葆提高了声音,“青木堂乃至整个天地会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求成地去发动多少次攻击,而是苦练内功,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改造!”
他转向木牌,开始勾勒他的改革蓝图:
“第一,组织结构扁平化与专业化。”他画出一个结构图,“我们将打破以往模糊的层级。设立情报组,专司信息收集、分析与传递;设立行动组,负责武力执行与安保,但行动必须基于情报组的可靠信息和分析;设立资源组,负责商业运营、资金筹集与物资管理;设立训导组,负责内部成员的技能培训、思想引导及后备人才培养。各司其职,专业分工。”
“第二,决策流程数据化与制度化。”他强调,“任何重大行动,必须提交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包括目标分析、资源评估、风险评估、备用方案。不再依靠‘我觉得’、‘我认为’,而是用数据和逻辑说话。建立例会制度与信息通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决策透明。”
“第三,成员能力多元化与梯队化。”他看向众人,“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仅仅能打能杀的勇士。我们需要会算账的,需要能潜伏的,需要懂技术的,需要善于沟通的。训导组将开设不同课程,无论是识字算数,还是伪装技巧,甚至是某些格物知识,只要对反清大业有用,我们都要学!同时,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年轻苗子,建立人才储备。”
“第四,战略方向坚定执行‘非对称发展’。”他最后总结,“未来青木堂的工作重心,将逐步转向:利用京城优势,建立更精密的情报网络;尝试涉足一些可控的商业领域,为组织积累资金;秘密物色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人。至于刺杀之类的直接对抗,除非经过严格评估,确认收益远大于风险,否则原则上不予批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