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朱批一下,韦小葆立刻行动起来。他深知,一个组织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初始的架构设计。他不能将技术总局办成另一个臃肿、低效、充斥着人浮于事的传统衙门。他要打造的,是一个高效、专注、能够激发创造力、并能将成果快速转化的新型机构。这需要超越这个时代的管理智慧。
他没有急于招募大量人手,而是先将自己关在书房三天。书桌上铺满了大幅宣纸,上面用炭笔画满了各种方框、线条和箭头,旁边标注着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看懂的符号和缩写——那是他基于现代组织管理学、项目管理以及矩阵式结构等理念,为技术总局量身定制的架构蓝图。
首先,他明确了技术总局的核心定位与目标:
核心定位:皇帝直辖的、非营利性的国家级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
核心目标:系统性解决农业、水利、工矿、医药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提升国力与民生,并逐步建立一套独立于传统儒学科举的“技术官僚”培养与晋升体系。
基于此,他设计了扁平化、项目导向的组织结构:
顶层:总局管理委员会
由他本人(总管大臣)担任主席,下设两名协理大臣(计划从工部、户部调任或由他举荐,以协调资源),一名总簿记(负责财务、物资),一名总文书(负责档案、公文、情报收集)。委员会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审批重大项目、分配资源、协调内外关系。
中层:五大专业技术分署
这是技术总局的核心执行部门,并非按传统衙门品级划分,而是按专业领域垂直管理:
1. 农学署:专注于作物育种、土壤改良、肥料研制、病虫害防治、新式农具研发。下设试验田管理、种子库、农技推广等分支。
2. 水利署:研究江河治理、灌溉工程、水文测量、水患预防。核心任务是建立黄河、淮河等主要水系的动态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3. 工学署:范围最广,涵盖军械改良(在严格控制下)、纺织机械、采矿冶金、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工具改进等。强调标准化、可量产化。
4. 医药署:并非传统中医堂,而是侧重于公共卫生(如饮水消毒、垃圾处理)、流行病防治、伤科急救、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炮制,并开始有意识地搜集、验证民间及域外的医药知识。
5. 格致基础署:这是韦小葆埋下的伏笔。名义上研究“格物致知之理”,实际负责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知识整理与传授,为其他各署提供理论支持,也是未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暂时规模最小,但权限独立。
特色设置:
项目管理制:每个分署内的具体任务,均以“项目”形式运作。设立项目负责人,明确目标、预算、时间表和所需资源。项目成员可能来自不同分署,形成矩阵结构。项目完成后进行评估,成果显着者重奖。
技术标准委员会:由各领域资深工匠和学者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核技术成果的标准、规范,确保推广质量。
成果转化与推广处:专门负责将成熟的技术成果,通过出版通俗手册、派遣技术人员指导、与地方官府合作示范等方式,推向民间。这是实现“利国利民”的关键一环。
档案情报中心:系统收集、整理、归档国内外一切有用的技术资料、文献、实物样本,建立检索系统,实现知识共享。
独立核算与激励体系:韦小葆利用自己捐赠的启动资金和后续可能争取到的拨款,设立了独立的账户。推行“基本俸禄 项目绩效 成果奖励”的薪酬制度,打破大锅饭,激励创新。对于有重大贡献的工匠或学者,甚至可以破格授予荣誉官职或巨额奖金。
人事与招募原则:
唯才是举:公开张榜,不同出身,无论士农工商,只要在算学、工巧、农事、医药等某一方面有真才实学,均可经考核后录用。甚至允许有特殊技能的西洋传教士担任顾问(需严格审查)。
职责明确:每个岗位都有清晰的职位说明书,明确责任、权力和考核标准。
持续学习:定期组织内部技术交流会,鼓励跨领域合作。计划未来在格致基础署下开设培训班,系统传授数学、几何、基础物理化学知识。
设计完成后,韦小葆将其整理成一份详细的《大清技术总局组织章程与办事细则》,再次呈报康熙御览。这份章程条理之清晰、考虑之周全、理念之新颖,让康熙也大为惊叹。他虽对其中一些过于“离经叛道”的设置(如独立的薪酬体系、工匠可受重奖)略有疑虑,但整体上认可了其高效和务实的方向,最终朱批:“依议。试行之。”
拿着这份经过皇帝认可的章程,韦小葆开始了实质性的组建工作。他亲自选定了一处位于京郊、原属于内务府的废弃琉璃厂作为总局衙署,这里场地宽阔,且有现成的工作坊基础。他协调内务府和工部进行修缮改造,按照功能分区重新规划。
同时,招募榜文也以皇帝的名义下发各州县。榜文内容极具诱惑力,不仅列出了优厚的待遇,更承诺“但有一技之长,能利国利民者,不问出身,量才录用,卓有成效者,不吝爵赏之赐!”
消息传出,顿时在士林和民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传统的读书人对此多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奇技淫巧,蛊惑圣心”,是韦小葆这个幸进之臣的又一场闹剧。然而,那些沉沦下僚、精通算学却无科举门路的底层官吏,那些身怀绝技却地位低下的工匠,那些对农业水利有独到见解的老农和河工,却从中看到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希望。
一股暗流,开始向着京郊那座正在修缮中的旧琉璃厂汇聚。韦小葆用他超越时代的架构设计,为技术总局搭建起了坚实的骨架,接下来,便是为其注入血肉与灵魂的时刻。他的“帝国”雏形,第一次有了清晰可见的组织形态。
喜欢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