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张着嘴,维持着哭嚎的表情,眼泪还挂在脸上。
冯大人面如土色,看看状若疯魔、以头抢地的王氏,又看看面沉似水的首辅大人沈玦,只觉得项上人头摇摇欲坠。这哪是审案,分明是架在火上烤!
一边是侯爷夫人,沈玦的嫡母,以死相逼要求彻查亲子死因;一边是权势滔天、连陛下都倚重的当朝首辅,坚决反对开棺辱及亡兄。他一个小小的京兆尹,哪边都得罪不起!
“这……这……”冯大人嘴唇哆嗦,冷汗浸透了后背的官袍,半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王氏见冯大人犹豫,哭嚎得更加凄厉:“大人!您若不敢做主,民妇今日就撞死在这公堂之上,去九泉之下问问我的琰儿,他死得冤不冤!!”
就在这僵持不下、几乎令人窒息的时刻,公堂外再度传来一阵骚动,伴随着侍卫高昂的通报声:
“三皇子殿下到——!”
声音未落,只见三皇子宇文铭穿着一身杏黄色四爪蟒袍,在一众侍卫太监的簇拥下,步履从容地踏入公堂。他面容俊朗,嘴角噙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代表皇室威仪的笑容,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冯大人身上。
“本王路过京兆尹府,见外面人山人海,听闻竟是永昌侯府的家事闹到了公堂之上,心中好奇,特来看看。”宇文铭语气温和,仿佛真是偶然路过,“冯大人不必多礼,继续审案便是,本王只是旁听。”
他嘴上说着旁听,但那身皇子常服和随行的仪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态度。
冯大人连忙躬身行礼,将上座让出,心中却叫苦不迭。这位爷一来,这案子就更复杂了!
而一直跪在地上的沈玉婷,在听到三皇子声音的瞬间,猛地抬起了头。看到那抹熟悉的、尊贵的杏黄色身影,看到他俊朗的侧脸和温和的笑容,她灰败的脸上瞬间迸发出异样的光彩,脸颊飞起红霞,眼中充满了羞涩、爱慕与重新燃起的希望。
殿下!殿下来了!他一定是听说我受了委屈,特意来为我撑腰的!沈玉婷心中小鹿乱撞,痴痴地望着那道身影,连母亲王氏的哭嚎都仿佛远去了。
宇文铭安然落座,目光这才“不经意”地扫过跪地的王氏母女,看到王氏手中紧攥的“证据”和那副豁出一切的疯态,他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满意的神色,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凝重:“王夫人这是……?还有玉婷小姐,怎的也跪在地上?快快请起,有何冤情,慢慢道来,冯大人自会为你们做主。”他这话语,看似公允,却明显带着偏袒的意味。
王氏哭声更加凄厉,将手中的“证据”高高举起,对着宇文铭的方向磕头:“殿下!殿下您要为我做主啊!沈玦他狼子野心,毒杀我儿沈琰,证据确凿!求殿下开恩,允准开棺验尸,还我儿一个公道!”
宇文铭闻言,眉头微蹙,露出沉吟之色,他看向冯大人,语气“公正”地说道:“冯大人,若果真涉及人命,尤其是侯府世子这般身份,确实不可不查。既然王夫人手握证据,坚持要讨个公道,若一味阻拦,恐怕难以服众,也有损朝廷法度威严啊。”
他轻飘飘几句话,便将“开棺验尸”这个极度敏感的要求,包装成了“维护朝廷法度”、“平息众议”的必要之举,将压力全部推给了冯大人和沈玦。
沈玦站在堂中,自宇文铭进来后,他便未发一言,只是周身的气息愈发冰寒,仿佛暴风雪前的死寂。他冷眼看着宇文铭演戏,看着沈玉婷那副花痴模样,看着王氏如同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疯狂。
陆明璃站在沈玦身侧,手心微微沁出冷汗。三皇子的到来,以及他明显偏帮的态度,让局势瞬间变得更加凶险。她下意识地靠近沈玦一步。
沈玦感受到她的靠近,微微侧身,将她半挡在身后,这个细微的动作带着不容置疑的保护意味。他终于抬起眼眸,看向坐在上首、一副主持公道模样的宇文铭,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冰冷刺骨的弧度。
“三殿下。”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金石般的质地,“您今日,倒是好兴致。”
沈玦那声听不出喜怒的“好兴致”,让三皇子宇文铭脸上的温和笑容微微一僵。
不待宇文铭回应,沈玦已转向京兆尹冯大人,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清晰地响彻公堂:
“冯大人,家兄沈琰,乃永昌侯府嫡长子,自幼体弱。其病逝之前,太医院院判张大人、副院判李大人曾轮番入府诊视,脉案、药方皆记录在册,确诊为‘寒邪入体,引发旧疾,元气耗竭’。此乃太医院存档可查之事,何来‘毒杀’一说?”
他目光扫过地上那些所谓的“证据”,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仅凭一封来历不明、藏头露尾的匿名信,以及一些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的‘线索’,便欲推翻太医院众位太医的联合诊断,指控当朝首辅毒杀兄长?冯大人,此等荒谬之事,若开了先例,日后是否任何阿猫阿狗捡到一张纸,便可随意质疑太医诊断,要求开棺惊扰逝者亡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