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五月的燥热尚未完全褪去,一场惊心动魄的“三天翻倍”闪电战留下的财富硝烟,却已悄然沉淀为BAT集团账户里沉甸甸的数字。办公室里,空调无声地输送着凉意。石峰正对着电脑屏幕研究一份港股报表,阿玉则在一旁安静地整理文件。桌上那台崭新的摩托罗拉8900X“大哥大”突然发出沉闷的“嘀铃铃”铃声,打破了宁静。
石峰按下接听键,吴君如那标志性的、带着点夸张和疲惫的爽朗笑声立刻冲了出来,背景音嘈杂,隐约有导演喊“Cut”的声音:
“石总!救命啊!我快要被陈可辛那个眼镜导演折磨死啦!”吴君如的声音又爱又恨,“天天开工十几个小时,他还说我不够瘦!说什么新戏《四面夏娃》要突破形象演白领!还要一人分饰四角!我现在看见叉烧包都想吐啊!”
石峰将听筒稍稍拿远了些,嘴角微扬:“君如姐,悠着点。陈导要求高,是好事。突破形象才有机会拿奖。”他顿了顿,想起前世轨迹,“这部戏...我看好...能提名。用心拍,会有回报的。”
“真的?石总你金口玉言!”吴君如的声音瞬间拔高,充满惊喜,“有你这句话,我啃生菜都啃得有劲!对了,”她语气一转,“五一有没有安排?带阿玉妹妹过来探班啦!请你们吃避风塘炒蟹!顺便让阿玉帮我参谋参谋减肥餐单!我现在对着营养师给的‘草’,生无可恋!”
石峰看了一眼旁边竖起耳朵听的阿玉,后者眼睛亮了起来,拼命点头。“好,五一过去。”
挂了电话,阿玉立刻兴奋起来:“去香港探君如姐班?太好了!我还没去过香港呢!”她随即又想起什么,小脸垮下来,“不过...峰哥,君如姐说要我参谋减肥餐...我只会煮泡面加鸡蛋啊...”
石峰失笑:“放心,她需要的不是厨师,是精神支柱。你负责在旁边给她加油,顺便...把她盘子里的肉夹走就行。”
五一清晨,深圳皇岗口岸早已排起长龙。石峰和阿玉随着人流通关,踏上香港新界的土地时,一种截然不同的城市气息扑面而来。
道路陡然变窄,车流却更加汹涌密集。双层巴士、红色的士、叮叮作响的有轨电车(叮叮车)、各种豪华轿车以及无数行色匆匆的路人,在狭窄的街道上交织成一幅繁忙到令人窒息的都市画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巨大的霓虹招牌层层叠叠,不分昼夜地闪烁着“周大福”、“谢瑞麟”、“百老汇”、“镛记”的字样,空气中混杂着汽车尾气、空调外机喷出的热浪、茶餐厅飘出的食物香气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国际都会的躁动能量。粤语、英语、普通话和各种方言交织成的声浪扑面而来。
“哇...好...好挤!好快!”阿玉紧紧抓着石峰的胳膊,眼睛不够用地望着窗外飞掠而过的街景。石峰招手拦下一辆红色的士。司机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叼着烟,操着浓重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去哪里啊老板?”
“九龙塘,斧山道片场。”石峰报出地址。
“哦,拍戏嘅地方!坐稳啦!”司机应了一声,熟练地一打方向盘,红色的士如同灵活的鱼儿,瞬间汇入汹涌的车流,在狭窄的街道上穿梭、抢道,喇叭声和司机的嘟囔抱怨不绝于耳。“扑街!又塞车!”“前面那个大巴开快点啦!”
阿玉紧张地看着窗外几乎擦着后视镜掠过的巴士,手心冒汗。石峰则神态自若。
---
片场设在九龙塘一处改造过的旧厂房里。推开厚重的隔音门,一股冷气混合着汗味、粉尘味、油漆味和盒饭的味道涌来。里面光线昏暗,巨大的绿幕前灯火通明。吴君如穿着一条紧绷绷、显得她丰腴身材更加突出的黑色包臀裙和白色衬衫,脚下是恨天高,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脸上是刻意画得有些刻薄和疲惫的妆容。她正对着一个穿着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眼镜、一脸严肃认真的男人(陈可辛)争辩着什么,手里还挥舞着一个咬了一口的三明治。
“导演!我都快饿晕啦!再不吃点东西,哪有力气扮四个不同的女人啊?”吴君如的声音带着点哀嚎。
陈可辛推了推眼镜,不为所动:“君如,忍一忍!这个镜头要的就是你饿到眼冒金星、虚火上升的状态!看你那个三明治,放下!放下!”
石峰和阿玉的出现像一道光,瞬间吸引了吴君如的注意。“石总!阿玉!救命恩人啊!”她立刻抛开陈可辛,踩着高跟鞋“噔噔噔”跑过来,一把抱住阿玉,动作夸张得像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快!帮我吃了它!”她把那个咬了一口的三明治塞到阿玉手里。
阿玉哭笑不得地拿着三明治。石峰则上前和陈可辛握了握手:“陈导,辛苦了。”陈可辛看到石峰,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客气的笑容:“石先生,你好。君如很专业,就是...胃口太好。”他无奈地瞥了一眼吴君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