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夏天来得迅猛而炽烈,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在玻璃幕墙林立的华娱总部大楼上,反射出刺目的金光。这座1986年的新兴都市,像一个巨大的工地,日夜轰鸣,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一种名为“希望”的躁动气息。对于初抵此地的刘晓庆、巩俐、李玲玉以及正在康复中的李连杰而言,过去的半年,是冰封时代骤然解冻后,被卷入金色洪流的眩晕与重塑。
华娱附属私立医院的顶层康复中心,与其说是病房,不如说是尖端科技的殿堂。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郁郁葱葱的香蜜湖景致,室内则充斥着专业器械的低鸣和消毒水的洁净气息。李连杰赤着上身,露出精瘦但布满新旧伤痕的躯干,在两位穿着白色制服、表情专注的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着核心肌群的激活训练。汗水顺着他紧绷的背脊滑落,每一次发力,断裂肋骨愈合处仍会传来隐痛,但他咬紧牙关,眼神锐利如鹰。华娱兑现了承诺,为他组建了由香港顶尖骨科专家和内地国手组成的医疗团队,并配备了最先进的复建设备。
“很好,李生,控制住呼吸,再来一组!”香港籍的陈医生用带着粤语腔的普通话鼓励道。
黄秋燕坐在一旁,腹部已明显隆起,脸上不再是当初的惊惶,而是平静的守望。她手中拿着最新的检查报告,上面显示李连杰的内脏移位已基本复位,骨折愈合良好,肌肉力量正稳步恢复。华娱不仅支付了所有医疗费用,那笔三万块的安家费更让远在北京的家人生活有了保障。她看着丈夫眼中重燃的火焰,那是被绝望冰封后,被希望和尊严重新点燃的生命力。
康复之余,李连杰并未闲着。华娱为他配备了精通武术和电影制作的专业助理团队。在特设的“动作设计工作室”里,墙上贴满了香港经典功夫片的剧照和分镜草图。李连杰虽然还不能剧烈打斗,但他的大脑从未停止运转。他坐在轮椅上,或倚在特制支架前,用笔在纸上飞快勾勒,向围拢的年轻武指和动作演员讲解着招式的拆解、套路的创新、如何将传统武术的韵味与电影镜头的冲击力结合。他的声音依旧沙哑,但条理清晰,充满力量。华娱的动作部门,在这个年轻人的主导下,开始酝酿着属于自己的风格。他偶尔会望向窗外林立的高楼,心中那份对银幕的渴望,如同即将破茧的蝶翼,在康复的阵痛中愈发清晰、强大。
华娱为刘晓庆量身打造的“晓庆工作室”位于总部大楼高层,视野开阔,装修风格大胆前卫,与她本人的气场相得益彰。这里不再是北影厂那间堆满旧道具的库房,而是配备了专业经纪、宣传、法务团队的现代化运营中心。
她的“新舞台”早已超越了地方礼堂的简陋木板台。在华娱庞大资金和香港资源的加持下,刘晓庆的名字与“大型商演”、“高端品牌代言”、“影视制作人”紧密相连。她出现在深圳最豪华的夜总会开幕礼上,台风依旧泼辣,演唱的《绒花》被重新编曲,融入了更现代的配乐,震撼全场;她为香港知名珠宝品牌拍摄的广告,身着华服,眼神睥睨,那朵象征性的红毛线牡丹被设计师巧妙地融入了珠宝设计,成为她的个人标识,广告语“敢为人先·璀璨自我”响彻深港两地。
然而,刘晓庆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华娱总经理叶英的亲自引荐下,她开始频繁飞往香港总公司。第一次踏入位于中环的华娱香港总部,面对更国际化的团队和更复杂的商业运作,她有过短暂的局促,但那份北影厂里练就的泼辣和敏锐迅速占据了上风。她与香港资深导演、制片人谈合作,学习成熟的商业片运作模式;她以“制作顾问”的身份参与华娱投资的电影项目,从剧本讨论到选角,她敢于直言,观点犀利,那份“掀翻鱼汤”的魄力在谈判桌上变成了强大的气场。叶英在一次高层会议后,私下对吴君如说:“晓庆身上有股子‘闯王’的劲儿,华娱需要她这股劲去开疆拓土。” 刘晓庆站在维多利亚港边,海风吹拂着她新做的时髦发型,她不再是那个需要靠走穴证明价值的影后,而是手握资源、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疆域的女王。旗袍上的红牡丹,在香江的霓虹映照下,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夺目光彩。
华娱对巩俐的“重点培养”绝非虚言。她搬进了罗湖那套能望见香港的三居室公寓,窗明几净,与中戏的筒子楼恍如隔世。她的生活被安排得紧密而高效:上午是华娱重金聘请的、来自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的资深导师的表演课,从台词、形体到微表情控制,进行系统打磨;下午是普通话正音(为未来更广阔市场准备)和文化素养提升课程;晚上则研读剧本,剧本源源不断地送到她手中,从华娱自制的小成本文艺片到与香港合拍的商业片配角。
那颗曾被导演嫌弃的虎牙,不仅没被磨平,反而在华娱的包装下成了她的独特标识。在一次内部试镜会上,巩俐争取到了一个电影中的重要配角——一个出身底层、性格倔强、带着点野性美的乡村姑娘。试戏时,导演(不再是老张)要求她演绎一场被羞辱后爆发的戏。她没有嘶吼,而是紧抿着唇,那颗虎牙微微咬着下唇,眼神从屈辱到愤怒再到一种近乎毁灭的决绝,层次分明,极具冲击力。表演结束,现场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导演激动地说:“就是那股子劲儿!天生的镜头感!那颗虎牙,是她的武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