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扩张带来的空间窘迫与管理隐忧,如同两团阴云,沉甸甸地压在“灵犀”每个核心成员的心头。那间曾经承载了无数梦想、代码与深夜灵感的工作室,此刻在大家眼中,已从“梦想起飞之地”变成了制约发展的“狭窄囚笼”。赵昊每天看着那堆满杂物、无处下脚的角落就忍不住唉声叹气,陈默的眉头也锁得更紧,连带着敲代码的节奏都透着一股烦躁。
就在这种焦躁氛围几乎要达到顶点时,赵昊和王浩那边,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经过近乎地毯式的搜寻和反复对比,他们最终锁定了位于北江市高新区边缘、一栋新建不久的中档写字楼。这栋楼不算特别气派,但外观现代,管理规范。最关键的是,他们谈下了**整个第八层**,面积将近六百平米!而且,这里距离大学城只有二十分钟车程,既保持了与学校的联系,又具备了公司化运营所需的地理形象和空间。
“老林!默子!快!跟我去看地方!保证你们满意!”赵昊冲进工作室,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不由分说地拉着林见鹿和陈默就往外走。
当三人站在那空旷、明亮、散发着崭新涂料和水泥气息的毛坯楼层时,就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陈默,眼中也闪过了一抹难以抑制的亮光。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倾泻而入,将整个空间照得通透无比。举架很高,没有丝毫压抑感。六百平米的空间一览无余,仿佛一片等待开垦的沃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看!这视野!这采光!”赵昊兴奋地指着窗外,虽然外面还主要是待开发的空地和低矮厂房,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车水马龙,“这边可以隔出独立的办公室,那边做开放办公区,角落里正好弄个茶水间和讨论区!最里面那块安静,给默子他们技术组当核心研发区!”
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建未来的蓝图。
林见鹿没有说话,他缓步走在空荡的水泥地面上,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产生轻微的回响。他用手触摸着冰冷的承重柱,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丈量着,规划着。
这里,将不再是那个挤在居民楼里、靠着情怀和咖啡因硬撑的“工作室”。这里,将是“灵犀”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总部**,是他们征战全国、构建生态的**大本营**,也是所有团队成员未来的**第二个家**。
一种混合着成就感、责任感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的情绪,在他心中悄然涌动。
“就这里了。”林见鹿停下脚步,转过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决断。
“太好了!”赵昊用力挥了一下拳头。
陈默也点了点头,补充道:“层高足够,可以考虑做综合布线,预留足够的网络和电源接口。通风和空调系统也需要仔细评估。”
选址确定,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更为繁琐和考验人的**装修与搬迁**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林见鹿亲自绘制了办公空间的初步功能分区草图:开放办公区促进沟通协作,独立的玻璃隔间会议室保证私密讨论,安静的技术研发区,舒适的茶水间与休息区,甚至还有一个小的图书角。他深知,环境对效率和创造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赵昊自告奋勇担当了“监工”和“采购大使”的重任,每天工地、建材市场、家具城几头跑,晒黑了一圈,但也乐在其中。他和装修队工头称兄道弟,为了一个插座的定位或者一块地板的颜色能争论半天,那股子认真劲儿,丝毫不亚于谈一笔大生意。
王浩则负责预算控制和流程对接,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同时还要处理与原工作室的退租事宜。
陈默和技术组则开始规划网络架构、服务器位置以及各种测试环境的搭建方案,确保搬迁后能无缝衔接研发工作。
在这片忙碌与期待中,林见鹿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团队核心成员,共同参与新家的设计与布置。**
他将功能分区草图贴在临时办公点的墙上,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茶水间可以放个咖啡机,好点的,算公司福利!”赵昊第一个提议。
“休息区能不能弄舒服点的沙发?中午可以躺会儿。”李立小声建议。
“技术区这边的隔断,最好用隔音材料。”陈默关注点始终在效率和安静上。
“墙上可以留出白板墙,方便随时讨论。”孙航也贡献了自己的想法。
甚至,林见鹿还让每个人提交了自己对于工位的小小偏好(比如需要更多插座、或者喜欢靠窗位置),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
这种参与感,极大地激发了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新办公室不再是老板林见鹿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凝聚了每个人期望的、共同的“家”。
一个多月后,装修终于完工。
在正式搬迁的前一天傍晚,林见鹿带着所有核心成员,第一次踏入了装修一新的“灵犀科技”总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