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车轮碾过深秋的绚烂,越过初冬的微寒,一路疾驰,终于来到了这一年的岁末。北江市的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浓的年味,以及一种归心似箭的躁动。大学校园也渐渐空荡下来,学生们如同候鸟,纷纷离巢,飞向各自温暖的家乡。
然而,“灵犀”工作室里,却依旧亮着灯,键盘敲击声和低声讨论并未因节日的临近而停歇。与华为的合作进入最后的关键磋商阶段,深蓝创投的一年对赌期限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只剩下不到四个月,“灵犀OS”内核的优化和生态的初步搭建更是争分夺秒。回家过年,对于团队核心成员来说,成了一种奢侈的念头。
腊月二十八,工作室里。赵昊挂掉一个来自老家、催问他归期的电话,有些烦躁地揉了揉头发:“唉,我妈都快把我电话打爆了。”
陈默从屏幕上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推了推眼镜,声音沙哑:“科峰那边预装测试的最后一份报告,今晚必须发过去。”
王浩看着窗外偶尔划过天空、拖着行李箱的同学,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羡慕,但很快又埋头整理起堆积如山的测试数据。李立和孙航等人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只是气氛比往常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焦躁和思乡之情。
林见鹿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深知,过去的这一年,团队承受了太多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力。从籍籍无名到引起华为关注,从技术Demo到寻求商业落地,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春节,这个中国人心中最具分量的团圆节日,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晚上,林见鹿召集了所有还在北江的核心成员——赵昊、陈默、王浩、李立、孙航,以及后期加入负责社区运营的刘俊。
“今年情况特殊,大家都回不了家。”林见鹿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却带着倦意的脸,“我的想法是,咱们自己在这儿,过个年。”
这话让众人都愣了一下。
“在这儿?过年?”赵昊眨了眨眼,“就咱们几个?对着电脑和开发板守岁啊?”
林见鹿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当然不是。工作室太小,也冷清。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个短期的民宿,带厨房的。年三十那天,咱们都过去,自己动手,做一顿年夜饭。”
这个提议,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涟漪!
“自己做饭?这个好!”王浩第一个兴奋起来,“我给我妈打过电话了,她说可以远程指导我两道硬菜!”
“我……我会包饺子!”李立也怯生生地举手,他老家是北方的,过年饺子是必备。
“我可以负责采购!”赵昊立刻来了精神,摩拳擦掌,“保证把最新鲜的肉和菜都弄来!”
连一向沉默寡言的陈默,嘴角也微微上扬,推了推眼镜:“我……可以帮忙洗菜。”
看着瞬间被点燃热情的伙伴们,林见鹿心中暖流涌动。他补充道:“可以带上家属。”他的目光在赵昊脸上停留了一下,“昊子,你可以叫上唐思思,她家是本市的,应该方便。默子,你要是愿意,也可以邀请你女朋友过来。”(陈默有个高中就开始谈、在邻省读书的女朋友,团队里少数人知道)
赵昊眼睛一亮,用力点头:“没问题!思思肯定来!她做饭是一把好手!”
陈默则微微红了脸,点了点头,没说话,但眼神里透着意动。
这个决定,瞬间将原本因无法回家而带来的低落情绪,转化为了对一次特殊“团队建设”的期待。
腊月三十一大早,赵昊就拉着王浩冲向了最大的生鲜市场,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创业团队”的悲情牌(“兄弟们年都回不去,就指望这顿年夜饭了!”),愣是从一众大爷大妈中抢购到了品相极佳的五花肉、活鱼、大虾和各种新鲜蔬菜。林见鹿则带着陈默、李立等人,先去工作室处理完最紧急的事务,然后一起转移到租好的民宿进行布置。
民宿不大,但很温馨。王浩和李立负责贴窗花、挂彩灯;陈默则一丝不苟地擦拭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确保符合他心目中的“洁净标准”;林见鹿调试着音响,准备播放一些喜庆的音乐。小小的空间里,很快就充满了节日的氛围和年轻人的欢声笑语。
下午,唐思思率先到了。她果然如赵昊所吹嘘的那般能干,系上围裙,洗手下厨,动作麻利得像个小陀螺。指挥赵昊切肉剁馅,指导王浩处理鱼虾,自己则熟练地调起了饺子馅和需要提前腌制的肉类,那股子利落劲儿,瞬间就成了厨房的实际“总指挥”。
“赵昊!肉剁细点!没吃饭啊!”
“王浩!鱼鳞刮干净!不然腥死了!”
“李立,饺子皮要中间厚边上薄!”
赵昊在她面前,完全没了平时的油滑,乖乖听话,被指挥得团团转,脸上却乐呵呵的。王浩和李立也心甘情愿地打着下手,厨房里热火朝天,充满了锅碗瓢盆的交响和年轻人的笑闹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