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爷子的“技术下乡”,如同给林见鹿家乡那片渴望改变的田野注入了一股活泉,让基于悟性系统优化的农业蓝图得以扎实落地。看着王老栓等人发来的、记录着幼苗破土、滴灌系统顺利运行的模糊照片,林见鹿心中那份因乡亲请求而生的责任,稍稍安定。这条意外的支线,总算迈出了稳健的第一步。
而与此同时,在北江市,“灵犀”的主线任务也在高压下全速推进。华为的尽职调查紧锣密鼓,科峰电子的预装合作进入商务条款拉锯阶段,深蓝创投的一年对赌期限如同悬顶之剑,滴答作响。工作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因过度专注而变得粘稠,键盘敲击声和电路板的微弱蜂鸣构成了不变的背景音。
就在这高度紧张、几乎让人喘不过气的氛围中,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同于代码逻辑与商业博弈的微妙情愫,如同石缝中悄然探头的嫩芽,开始在林见鹿与苏晚晴之间滋生、蔓延。
这份情感的萌芽,最初源于那次关于农业技术员的请托。苏晚晴的欣然应允和其后高效的牵线搭桥,让林见鹿看到了她清冷外表下那颗乐于助人、且能力不俗的心。而苏晚晴,则在帮助林见鹿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窥见了他超越年龄的担当与对故土的深沉情怀,这与她以往接触的那些或夸夸其谈、或只顾埋头书本的同龄人截然不同。
自那以后,两人之间的交集,似乎自然而然地多了起来。
有时,是苏晚晴来工作室给林见鹿送她外公从家乡带回的、关于田间管理的第一手观察记录,或者一些她认为有用的农业期刊文章。她并不久留,通常放下东西,与林见鹿简短交流几句看法,便会离开。但即便是这短暂的接触,她也能敏锐地感受到工作室里那种近乎燃烧的奋斗氛围,以及林见鹿眉宇间隐藏的疲惫。她会轻声提醒一句:“注意休息。”然后留下一些她顺手买的、提神醒脑的薄荷糖或高品质的咖啡豆。
有时,是林见鹿在连续攻克某个技术难关后,大脑需要短暂放空,他会信步走到图书馆,并非特意寻找,却总能在哲学或历史类书架旁,遇到那个安静阅读的窈窕身影。两人会就某个偶然看到的观点,进行一番简短而精彩的头脑风暴。苏晚晴思维之敏锐、知识涉猎之广,常常能给林见鹿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仿佛为他紧绷的神经注入了一缕清新的风。
他们之间的对话,从不涉及琐碎的日常,更多的是理念的碰撞、知识的分享,偶尔也会谈及对未来的模糊憧憬。在这种交流中,林见鹿可以暂时忘却估值、对赌和代码,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智力上的愉悦与共鸣。而苏晚晴,则在她熟悉的学术领域之外,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充满挑战与创造力的世界,这个世界由身边这个沉静却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男生所引领。
这种默契的、心照不宣的靠近,在一个春雨淅沥的傍晚,变得清晰起来。
那天,林见鹿刚刚送走了华为尽职调查团队的一拨人,连续数小时的高度集中和应对,让他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窗外雨丝绵密,敲打着玻璃,发出沙沙的声响。他没有立刻回到代码前,而是独自一人站在窗边,望着被雨幕笼罩的校园,难得的有些出神。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林见鹿回过神,道了声“请进”。门推开,带着一身微凉水汽的苏晚晴走了进来。她撑着一把素雅的雨伞,发梢和肩头沾着细小的雨珠,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袋。
“我看楼下灯还亮着,猜你还在。”苏晚晴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柔,她将保温袋放在桌上,“我妈熬了点汤,说最近换季,容易感冒,让我带些给你……和赵昊他们。”
她后面补充的那句,显得有些欲盖弥彰的可爱。赵昊等人早就下班回去了,工作室里此刻只有林见鹿一人。
林见鹿微微一怔,看着那个还带着室外凉意的保温袋,心中某根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他走上前,接过保温袋,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苏晚晴微凉的手,两人都像是被细微的电流击中般,动作顿了一瞬。
“谢谢……也谢谢阿姨。”林见鹿的声音比平时柔和了些许。
“不客气。”苏晚晴垂下眼睑,掩饰住眸中一闪而过的慌乱,目光落在林见鹿略显疲惫的脸上,“你……看起来好像很累。”
“刚送走华为的人。”林见鹿简单解释了一句,拧开保温桶的盖子,一股浓郁而温暖的香气顿时弥漫在空气中,是精心炖煮的鸡汤,里面还加了枸杞和党参。这熟悉的、属于“家”的味道,让他紧绷的神经不由自主地松弛了几分。
他倒出一碗,热气氤氲了他的眉眼。苏晚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着窗外连绵的雨丝,仿佛只是顺便避雨。
工作室里一时陷入了奇异的静谧,只有窗外的雨声和林见鹿偶尔喝汤的轻微声响。这种静谧并不尴尬,反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与和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